发布日期:2021-10-29
10月22日,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在同济大学举行“古代文学研究的多维拓展”学术研讨会。本次活动为上海市社联第十五届(2021)“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来自上海市各高校、研究机构和出版单位的学会会员近80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学会副会长高克勤、詹丹主持。
研讨会上,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赵千帆教授,学会会长谭帆教授分别致辞。在“学术动态交流”环节,学会选介了上海地区三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进行交流,分别是上海大学李翰报告《中国诗学研究的脱虚向实——董乃斌先生“中国诗歌叙事传统研究”简介》、华东师范大学刘晓军报告《不剥不沐、十年成毂——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系列成果简介》、上海师范大学严明报告《“东亚汉诗史”研究进展及思考》。
主题报告环节,同济大学教授刘强作题为《<世说新语·德行>“名教乐地”条新解——兼论西晋清谈家乐广的玄学立场及思想史意义》的报告,他从乐广的玄学立场及思想旨趣、乐广之“乐”的思想史意义等方面,阐述了其“名教乐地”之说所具有的超越时代的价值。
复旦大学教授侯体健以《<稀见清人文话二十种>的编纂及其学术价值论略》为题,认为《稀见清人文话二十种》集中反映出清代文话和文章学的三种特性品格。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刘成国以《王安石文集在宋代的编撰、刊刻及流传再谈——以“临川本”与“杭州本”关系为核心的考察》为题作主旨演讲,他利用若干新见史料,重新梳理了王安石文集在宋代的编撰、刊刻及流传情况。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夏平的报告题目是《唐代制度与文学》,内容涉及“制度与文学”研究范式的兴起、“制度与文学”研究成果并将自己近年来学术研究概括为从文馆制度到书籍制度。
上海大学博士后杨曦的报告题目是《精思与屡改:谈苏轼创作的多重面向》,他从苏轼创作前的积累与酝酿、苏轼修改己作的三个维度、苏轼创作中多重面向的关系以及后世对苏轼天才印象的形成四个角度进行汇报。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陆岩军的报告题目为《<张溥年谱长编>的编撰思路及其学术价值》,他在对近百年来有关张溥研究进行概述之后,指出蒋逸雪《张溥年谱》有待推进的三个方面,介绍了《张溥年谱长编》的编撰思路及目标与价值。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朱崇志在总结时表示,出席此次会议的老、中、青三代专家学者,充分显示了上海市古典文学领域人才济济、后继有人的强劲实力,并提出共同促进上海市古典文学研究蓬勃发展的希冀。
供稿 ▏学会处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