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等举办“百年奠基新征程”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1-06-16

    6月12日,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联合举办了“百年奠基新征程——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术年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书记殷耀,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长曾峻致辞。开幕式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许玫主持。

 

 

    权衡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特殊时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化危为机,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界深入总结历史、善于提炼经验,勇于理论创新,为研究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提供坚实有力的学术支撑。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专家学者要有高度使命感和责任心,深入总结发展实践,构建立足于中国发展实际的理论话语体系,指导新征程,讲好中国故事和上海故事,提高对外传播的能力,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贡献上海力量。

 

    殷耀介绍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办学特色和取得的成就,强调本次学术年会是以百年党史为主线的思想交流和智慧碰撞的学术盛会,学校将以此为契机广纳真知灼见,为未来学术研究与合作和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寻求新办法、开拓新途径。

 

    曾峻表示,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要全面思考研究,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让社会主义焕发出生机活力,如何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时,灵活运用并丰富发展这些原则以及中国到底给社会主义贡献了什么。回答以上问题,应从比较视野、跨学科与多学科视野、强大理论抽象能力等三个方面着力。

 

    “西学东渐,马克思主义影响东方一大批国家,比如日本就比我们接触多、接触早,但为何中国成果最为丰硕?”在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孙力教授看来,关键就在于我们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能做到这一点,与中国文化的特质密不可分。中国文化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的优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前提,同时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体系与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优秀的知识分子有密切关联。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王公龙教授指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铸就历史伟业的关键在于能够把握历史机遇,保持历史主动。他通过梳理在建党百年不同历史节点上,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主动寻找机遇、把握机遇、扭转被动局面的历史事件,总结出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善于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科学判断机遇,善于从内外互动中寻找机遇,善于通过改变既定思维范式主动塑造机遇的启迪与经验。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远新教授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十大历史性贡献及基本经验,认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斗争精神以及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经验。

 

    上海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会长、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周智强认为,“人民城市”是中国共产党治理城市的战略基点。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管理和建设城市中取得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成就和经验,包括以人民至上破解“进城”难题,以“人民城市”回答时代之问。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放眼“十四五”开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应从价值观、发展观、历史观、文化观、民生观、幸福观等六个方面深化提升对“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认识,拓宽工作领域,加大工作力度。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赵勇教授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道路百年探索的原创性贡献,指出对于中国道路的观察和探讨需要整体历史感,要将整体性视角、历史性视角与比较视角相结合。中国道路不仅仅体现了特殊性的文化性,而且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对新的文明类型的探索,集中体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原创性回答。

 

    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吴解生在会议总结中指出,中国共产党通过百年实践成为世界上规模和力量最大的执政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地位,这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历史将会证明,有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空想。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国防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及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近20所高校和单位的70余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党史党建领域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供稿 ▏社联学会处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