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大数据社会应用研究会举办“第三届上海市大数据社会应用研究会年会暨新基建与数字经济创新逻辑论坛”

发布日期:2020-11-23

    11月15日,第三届上海市大数据社会应用研究会年会暨新基建与数字经济创新逻辑论坛在线上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合肥工业大学副校长杨善林,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校长邬江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汪荣明等领导和嘉宾在线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研究会副会长齐佳音主持。

 

    汪荣明在致辞中介绍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建校60年来有关情况。他希望以本届年会的召开为契机,围绕“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交叉学科与新兴方向”“计算社会科学”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努力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在会议主旨报告环节,杨善林院士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知识工程》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以技术变革为先导、数字经济为发展目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将为产业带来“产业的数字化”和“数字的产业化”两方面影响。围绕“大数据”研究脉络,杨善林表示,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大数据是一类能反映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运动状态以及状态变化的资源,它具有决策有用性、功能多样性、应用协同性、快速增长性和安全风险性。当前,数据形式内容杂乱、时空数据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实现“数据”到“数据资源”的转化道阻且长,关键是加强数据治理以提高数据资源利用效率。杨善林认为,目前,有关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研究正处在新的攻坚期,如何聚合群体智能形成更高级的智能,如何对碎片化知识加以整理构建知识森林等问题,是当下管理学科学者可以关注的融合点。

 

    邬江兴院士作了《数字经济痛点与内生安全亮点》主旨报告。他指出,新基建助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将面对更为严峻的网络空间内生安全问题和挑战。邬江兴以云服务、5G等新兴技术存在的内生安全问题为例,指出大数据技术的内生安全问题在于大数据的发现仍然处于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一旦数据和算法被污染,结论可能就大相径庭;而人工智能技术存在的内生安全问题在于不可解释性、不可预测性、不具推理性。邬江兴表示,新基建需要安全可信、自主可控的新底座。

 

    研究会会长吴力波教授作了《大数据驱动下的社会科学创新趋势分析》主旨报告。她指出,从大数据跟社会科学的融合来看,计算社会科学将成为未来社会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方向,计算社会科学最大的特点是要依赖于大规模的人类行为数据来进行相关计算方法的开发和应用,其先决条件包括对于各种空间数据、社交网络数据和人类对于文本图像编码的研究,特点主要表现为应用统计模型来捕获内部的多种依赖性。吴力波还从经济学学科角度分享了大数据对于经济学数据模型和应用的创新。

 

    会上,吴力波会长宣读了“大数据抗疫”征文优秀论文获奖名单。与会专家学者还在分论坛上围绕“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交叉学科与新兴方向”“破产及重整案件智能化交互平台:理论、框架和展望”“数智赋能下的新基建与双循环”四个主题发表了真知灼见,就大数据如何服务新基建和数字创新提出了建议。

 

 

 

供稿 ▏社联学会处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