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召开“乡村振兴和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

发布日期:2019-04-24

    4月23日,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召开“乡村振兴和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市蔬菜生产保护镇、蔬菜种植面积较大镇相关负责人,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理事,上海蔬菜食用菌行业协会负责人,蔬菜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代表约60人出席论坛。

 

 

    任小文在讲话中肯定了研究会在贯彻国家和市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针政策、服务“菜篮子”、服务社会、服务政府、服务会员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希望研究会充分发挥智库功能,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探索具有上海特色的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道路。

 

    论坛以乡村振兴和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对有关政策进行解读和辅导,并从规划、案例、科技、模式等方面开展交流,旨在为推进乡村振兴和蔬菜保护镇的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服务乡村振兴、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本市蔬菜产业工作着重聚焦、着力解决的两大任务。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依托乡村振兴推进本市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兴旺,从而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是一项值得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经所所长朱方林解读了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的内涵,就江苏省推进乡村振兴和蔬菜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典型案例作了主题报告。近年来,江苏省蔬菜种植面积平稳上升,蔬菜已成为继粮食作物之后江苏种植面积第二大经济作物,蔬菜产业为全省六大主导产业之一。2017年,江苏省蔬菜种植面积达2111万亩,产量5541万吨,总产值1802.58亿元。全省规划建设 137 个“菜篮子”工程永久性蔬菜基地,规划面积150万亩。

 

    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会长、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朱为民以“蔬菜保护镇产业兴旺与乡村振兴”为题,系统回顾了孙桥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以及在转型发展中开展的探索,并结合当前上海郊区蔬菜产业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出了推进蔬菜产业兴旺的技术途径。朱为民认为,保护镇乡村振兴中蔬菜产业的定位应该以生产为主要任务,立足于为城市提供优质蔬菜;以经济效益为基础;走高质量、高品质路线,使外部形象与产品质量(绿色、风味)相协调;努力提升科技水平,在硬件与技术上做文章,推动装备智能化、机械化,完整、完善蔬菜产业链。此外,他提出,“以人为本,产业才能发展”,在他看来,未来郊区从事蔬菜生产的人员会越来越少,蔬菜生产劳动力成本、劳动力对工作和生活环境要求将越来越高,蔬菜产业的发展要与镇的产业集聚和居住区布局相协调,探索建立蔬菜镇科技支撑模式,调动专家、科技人员积极性,促进配套服务业发展,完善政策吸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工人。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研究员马坤作了题为“都市农业中特色蔬菜品种及其特色文化价值挖掘”的报告,重点介绍如何结合城市居民需求及美丽乡村工作要求挖掘、提升蔬菜景观和文化价值,在种植蔬菜的同时,种出风景、种出文化;清美绿色食品集团公司市场部总监王坚介绍了上海清美鲜食蔬菜产业从基地到门店的发展模式和商业布局;森鲜馆创始人顾慧华就“新时代新农业新品牌”谈了新农人如何打造农业品牌的体会和感悟。

 

    浦东新区宣桥镇、金山区廊下镇和崇明中兴镇是本市先期启动的蔬菜生产保护镇。论坛邀请三镇负责人,就在推进乡村振兴和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经验和做法做交流。

 

    分组研讨会上,市农业农村委蔬菜办主任史明就本市种菜补贴、有机肥补贴、水肥一体化补贴、设施菜田资产维护资金、蔬菜保险等相关蔬菜政策作了具体解读,要求各镇严格做好审查工作,及时申报相关补贴。各镇交流蔬菜生产保护区的问题、设想和建议。

 

 

来源 ▏社联学会处       图、文 ▏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