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三家学会联合召开“卓越的全球城市与创新发展”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7-10-27

    10月27日下午,“卓越的全球城市与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浦东区情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在浦东新区区委党校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上海生产力学会、上海社会学学会与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委员会党校和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浦东新区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周小平,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高国忠,《解放日报》党委副书记、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上海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周智强,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解生,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梁鸿,浦东新区地区工委副书记郑耀扶,浦东新区发改委副主任常志平等出席会议。会议由浦东新区区委党校副校长阴群主持。

    主题发言阶段,上半场由浦东新区区委党校副校长、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秘书长毛力熊主持。

    复旦大学赵德余教授就“健康城市”进行主题发言,他认为,健康中国已经列入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提升民生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国家战略,上海城市的健康发展要走在全国前列。

    上海科学学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孟海华就“卓越全球城市智能化的未来发展”发言。他从“卓越全球城市”概念、智能化愿景、智能化创新、上海城市智能化细致的分析了卓越全球城市的内涵。

    浦东新区区委党校副教授桂家友就“构建与卓越的全球城市相适应的社会治理创新体系”发言,重点阐述了社会创新治理的体系构建及卓越全球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配套设施完善。

    下半场主题发言由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解生主持。

    市委党校三分校副教授谢钢认为:上海发展的重要经验是胸怀全局,着眼大局,坚持服从服务国家战略,紧密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和自身优势进行发展。对标现有的全球城市,上海在提升居住保障能力、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城市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空间,打造新型的更加包容的海派文化来更好促进城市发展。

    南码头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高天,结合浦东区南码头多年发展的实际经验,提出从之前的“小政府大社会”的“一元”治理方式到现在的“强政府强社会”的“多元”治理,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政府治理方式的转型与能力的提高相结合,使得“善治”成为可能。

    陆家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磊分享了陆家嘴街道多年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并为其它街区及城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范式与可借鉴的经验。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基层政府的主导作用,进行教学培训引导,持续不断实现创新发展的要求。

    自由发言与讨论阶段,李晓明就城市的发展与周边区域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参考性意见。谢钢就此点进行回应分析指出,卓越不只是城市内部人的体验,也是外部人的评价。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要充分发挥辐射作用,要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结合起来。

    周智强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次研讨会是学习宣传贯彻上海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最好结合。周小平指出建设令人向往的卓越的全球城市,是上海面向2040年的一个目标和美好愿景。浦东作为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应该在这方面走在全市前列,积极打造具有国际大都市风貌的现代新城区。浦东党校认真贯彻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校要努力成为党和国家的重要智库的指示精神,主动作为,成立区情研究中心,并与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共同成立浦东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意在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浦东承担的国家战略以及浦东经济社会发展改革领域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开展研究,以提供政策思路、政策设计方案为重点,致力于为创新工作思路做好咨询服务,为解决重大实践问题做好破题服务,为实践创新成果做好推介服务。同时,积极承接区委、区政府有关委办局的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努力提供咨询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点上,浦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理论和智库支撑,上述两个中心的成立将以第三方视野,为浦东发展提供专业意见,努力将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浦东发展创新的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