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生产力学会举办生产力发展规律研究专题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7-10-16

    10月13日,上海生产力学会在徐家汇社会科学大会堂举行“生产力发展规律研究:过去、现在、未来”专题研讨会,来自上海生产力学会的与会专家及青年学者共30多人,共同围绕会议主题进行研讨,会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本次会议被列入上海市社联重大学术活动。

    会议首先由上海交通大学的唐元虎教授做了题为“从生产力发展规律看中国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发言,唐教授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对生产力概念进行了解构,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人口、科技、文化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发展差距,并总结了中国强于美国的发展优势,认为必须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基本原则,最后提出了我国在哪些领域能够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随后,来自东华大学的戴昌钧教授作了“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实现我国经济弯道超车的关键”的报告。戴教授从当前知识经济社会的时代背景出发,提出知识工作者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资源,实现我国经济弯道超车必须强化知识工作意识,努力培育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戴教授认为,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生产力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专门就知识工作者的作用与贡献进行了论述,认为知识工作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特点,无论是从投入要素还是产出形态来分析,知识无疑已经作为一种要素形态参与到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戴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呼吁知识工作者为我国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弯道超车做出应有贡献。

    周智强副会长就弯道超车的措施与策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当前弯道超车这一问题上,我国必须找准弯道,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超车。常务理事张占耕研究员从农业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农业如何实现弯道超车,从而助力中国生产力发展;常务理事李庭辉研究员从科技创新角度发表了自己对当前中国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看法。学会副秘书长顾其南从人力资源储备和科技发展的角度发表了自己对中国弯道超车的观点。其他与会学者纷纷就着自己的角度对中国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和生产力发展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最后,会长真虹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