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7-01-03
2016年12月28日,第四届上海工艺美术论坛在上海工艺美术厂召开。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近30位,其中特地邀请了近日上海市总工会批准命名的88名工匠中在工艺美术行业中有代表性的6名“上海工匠”,他们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学会紫砂专委会主任蒋国兴(陶瓷艺术);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沈国兴(金属艺术);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金山丝毯厂厂长程美华;(地毯艺术);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学会玉文化专委会副主任刘忠荣(玉文化);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洪新华(雕刻艺术);高级工艺美术师、获上海市五一劳动者奖章蒋跃年(篆刻艺术),另外还邀请了中国刺绣艺术大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学会纤维专委会副主任钱月芳女士。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倡“工匠精神”,今年论坛的指导思想仍是延续去年的“工艺•手•生活”主题,主要内容是上海工艺美术中的“工匠精神”。
一、蒋国兴的《弘扬当代工匠精神,开创环境陶瓷艺术新天地》
传统的陶瓷技艺,讲究师徒传承,得名师指点教诲,是每一位杰出艺人的成材之路,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做别人不能做的、不敢做的、不想做的陶艺作品。古今中外的传统陶艺知识在我这里累积,为各种文物保护建筑修复工程研制各色陶艺构件成了我的特色和专长。海派艺术是什么?海派艺术的精髓,在于多元,在于博采众长,不拘泥于一技一式,化天下所有艺术之长,为我所用。这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气度,更是一种智慧。去年落成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一楼大堂,被喻为“三件宝”之一的大型陶艺装置《鱼乐图》,将表现形式、制作工艺与作品内涵高度一致的同一个整体,诠释同一个意象,达成了如今含意隽永、独一无二、美轮美奂的艺术效果。
二、王桂平的《探索创新中的工匠精神》
上海——世界大都市,东方巴黎!融合了东西方文明符号的城市,十里洋场万国建筑融汇了工匠们的智慧。能够代表老上海的石库门元素,近现代最有影响力的“上海世博会”元素,他们中都看到了上海的文明符号,也凝聚着上海工艺美术人的生活感受。一个懂美的人,才能创造美,一个有着良好美学素养的人,才能做好玉器设计创意;一个有着深厚文学修养的人,才能将玉器文化精神由内而外的表达出来。研究昨天、纪录今天、留给明天……工匠精神是让我们沉下去兢兢业业做好每一个细节,为客户创造更多精彩的玉器作品。
三、陆君玖的《工匠精神与人才培养》
工匠精神则是提取了工匠在工作过程中可贵的职业态度,即一心一意,专注投入。有着55年办学历史的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体系。许多优秀人才以后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有的成为工艺大师,有的取得了工艺和美术的双重成就,成为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影响广泛。一大批著名的艺术家、设计师。正是一个学校长期形成追求精神的感染,激励了一代莘莘学子的努力奋斗。这些成功人士都具备可贵的工匠精神,真是这种品质奠定了他们成功的基础。重塑工匠精神,重在立德树人,工匠精神不是口号,它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和心中。倡导的是一份专注,一份坚持,一份严谨,一份细致,一份诚信,一份执着,是一种品质。有了这一精神就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四、张宝贵的《工艺美术中的信仰、哲学与审美》
所谓工匠精神,首先应是个信仰问题,有没有一个正确的信念在支撑着你做这个工艺?其次是个哲学问题,对我们这个世界和所从事的行业,你有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最后是个美学问题,你的所思所想,有没有和自己的身体协调一致?工匠的信仰说得直接一些,就是对自己所选择工艺职业虔诚的爱。正因为对自己的职业有虔诚的寄托,真正的工匠才会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甚至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所从事的职业。一位雕刻大师对自己的职业有爱固然是件好事,但这还远远不够,他还需要对手中的玉种、玉质、刻刀甚至个人心绪状态等有着极为精细的认知,才能让单一材质甚至组合材质构成一个魅力无穷的完整生命体。需要把工作对象、材料甚至所用工具当作有生命的东西来看待。工匠若是不能把手中的工具、材料当具有生命的活体去尊重、关爱、交流、呵护、崇拜,它们自然不会尊重你,配合你,作品的境界自然沦为奢求。
五、秦永福的《持“工匠精神”创“匠心”工艺》
“工匠精神”亦称“匠人精神”,在国外也是一个热门话题。而且已形成了两大模式,一是以日本、德国为代表的模式、一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模式,两大模式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具体的表现为日、法模式是以执着、敬业、严谨,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为“工匠精神”。美国模式以创造、创新、探索、超越、突破以及精益求精为“工匠精神”。唯有相同之处就是精益求精。 德国的大环境孕育了不少能工巧匠,德国的制造业的成功还因政府社会和行业等有一整套系统的支持。“工匠精神”在日本不仅体现在制造业工厂,还有在于大量民间手工艺人为上。除了他们出于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要把技艺传承下去。美国的“工匠精神”是作为一种信仰,和一个国家生生不息的源泉,以突破界限才是美国工匠精神的内在本质。关于创新问题是我们工艺美术圆桌论坛的主旋律,我也每届都讲。这次我想讲的创新不是产品设计和文化审美。我想着重讲工艺美术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想要生存下去,茁壮成长,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创造和新定义。“工匠精神”的愿景就是为实现中国工艺美术传承生生不息,工艺美术发展要积极创新,重塑辉煌。
参加会议的许多工美大师、工匠们感慨今天的工匠精神研讨会,纷纷谈体会,讲心得,下面归纳各位工匠的一句话,可以看出他们发自肺腑的真实愿望。
刘忠荣大师:工匠精神归根结底就是人品问题,技术是可以得到的,但人是自己做出来的,只有把人做好,才能把事情做好,才有事业的可持续性。
程美华大师:大师和工匠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将手艺传承,只有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不计较金钱、把艺术做到极致。
沈国兴大师:不是什么外来的东西都可以拿来派用场,照搬照抄不会有特色,一定要消化,要改良,要创新,才能将精髓保留,将经典传承。
洪新华大师:上海工匠的诞生,非常符合当今国情和形势,人才也是艺术传承的第一要素,工艺美校几十年来起相当大的作用,否则有断层,技艺会失传。
蒋跃年高级工艺美术师:艺术与工匠有联系,工匠与金钱没有绝对的依赖,工匠精神就是讲匠心,用心制作,服务大众,光照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