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公共政策研究会举行2016年年会暨“十三五”期间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6-12-15

    12月4日,由上海市公共政策研究会主办的“上海市公共政策研究会2016年年会暨‘十三五’期间国内外形势与政策研讨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隆重举行。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燕爽出席会议并致辞,研究会会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胡伟在年会上做工作报告。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党委书记商红日主持年会,市委党校教育长梅丽红、《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周智强分别主持研讨会。

    燕爽在致辞中指出,上海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推进创新和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承担着更多的使命和任务。为此,上海在公共政策制定方面应有更高的要求。希望上海公共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能够把上海公共政策研究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也为上海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燕爽强调,改革开放以来,不只是公共政策研究发展起来了,公共政策的影响面、覆盖面和社会互动性明显提高。除了在公共政策决策和制定过程需要研究和评估以外,应该更多的吸纳公共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对公共政策执行效果进行第三方的评估。这样既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又能使公共政策决策更加科学和民主。

    胡伟在工作报告中总结了研究会成立半年所开展的学术活动,同时展望了新年度的工作计划。会议还增补上海市编办事业单位登记局局长田民、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朱健、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章友德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郑华教授、东华大学特聘教授秦德君、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徐瑾、上海市金融工作党委组织(宣传)处处长张来治为研究会理事。青浦区副区长王凌宇、上海政法学院社会管理学院院长章友德、东方网海外中心主任张庆玲、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纪检监察部部长王丰超、上海建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巍等理事会代表做了发言。研讨会分两个专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十三五”期间经济形势与公共政策走向前瞻

    经济形势的发展如何影响公共政策的走向?复旦大学教授、华东师大经管学部学术委员会的主任袁志刚,日本学者河邑忠昭,FT中文网的中文网财经版主编徐瑾分别以“从全球经济角度看中国宏观经济波动与增长”、“日中经济与区域经济合作”、“L型经济之下公共政策何为”为题,阐述了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提高公共政策的决策质量,不断增添经济发展动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袁志刚指出,从全球经济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济长期低迷,复苏动力不足,收入差距拉大,导致总需求吸纳不了总供给,引发产能过剩。于是出现了反全球化的新现象,特朗普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英国脱欧就是一个典型的范例。同样,国内也面临着经济增长的旧动力开始慢慢衰竭。如何通过创新和转型发展来发掘经济增长的亮点?一个亮点是新经济模式,另一个亮点是经济结构中服务业占比大大提升,这两个已经逐渐成为新增长点。为此,公共政策应予以合理的配套。

    河邑忠昭表示,日本在中国撤资的企业量不是很多,但是什么样的企业撤资呢?就是依靠中国传统成长模式的企业开始撤资,比如说撤资最多的是大连。为此,需要有一个“从劳动力市场到消费市场,从工人到客户”的思想转变。他还认为,对于日本来说,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区域内,上海是最好的经济合作伙伴。以上海先行先试的改革为牵引,引领中国的经济改革发展。当然,今后的改革也会遇到比较困难的局面,希望上海市政府在公共政策方面给予支持,要有勇气不断深化改革。

    徐瑾认为,在中国经济重心逐步下移的情况下,公共政策应该关注一些受经济下行影响的阶层以及弱势群体,90年代的国企改革引发了千千万万的人下岗,当时构建一个社会安全网络,是让这些失去工作和保障的人能够保持一个最低体面的生活。而如今政府是有充裕的财力来保护自我安全度并不高的中产阶层。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财政不应更多地用来投资刺激,而是应该减税,加大社会福利的支出。同时,以更大的政府财政来帮助弱势群体。 

    美国大选的政治经济影响分析

    与会学者围绕美国大选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进行了热烈讨论,并就如何在政策上作出应对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何建华研究员,研究会理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郑华教授,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胡伟教授分别以“特朗普现象与公共政策转型的观察”、“美国新政府外交政策与中美关系走向”、“美国大选对民主制度的冲击及未来选择”为题作专题发言。

    何建华认为,“特朗普新政”必定会给当今世界带来震荡与改变,因为美国依然是超级大国,对全球治理和未来格局的影响至关重要。可以说,面对美国可能发生的变化,如何创新公共政策,以应对全球治理格局的震荡、调整、修复与改善,成为执政者、学界和公众的共同愿望,公共政策研究领域大有可为。

    郑华表示,特朗普出任美国总统后,首要任务将是重振美国经济。从二战以来的每一届美国总统的决策幕僚中都存在文官和武官交替影响的过程。为此,我们应关注其内阁人选和政策转向,这主要依基于历史分析方法,希望为我们的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建议。

    胡伟指出,特朗普获胜是一个“黑天鹅”事件,是美国落后的“锈带”地区战胜了东西部的发达地区、中老年人战胜了年轻人、社交媒体战胜了主流媒体、草根战胜了精英。结合英国公投脱欧等其他“黑天鹅”事件,可以看出西方民主制度处于危机之中。究其原因,在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长期形成的代议制精英民主遭遇了大众民主的消解,互联网的发展导致大众参与的过度动员,民粹主义成为流行病。西方民主的危机并非以往所认为的大众参与不足的危机,而恰恰是参与过度的危机,如果继续向大众民主滑下去将万劫不复。解决之道是再造精英民主,对现存的民主制度进行修补,包括把好政党的提名关,改革主流媒体,完善代议制以更好聚合草根阶层的利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