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课堂中的教学关系”主题研讨活动在闵行举行

发布日期:2016-11-22

    11月17日,由上海市伦理学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政治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闵行区教育学院、区政治名师工作室承办的“课堂中的教学关系”主题研讨活动在闵行举行,国家督学成尚荣、市伦理学会会长陆晓禾,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国希,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陈军等共计23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研讨活动是上海市社科联“学会学术活动月”的一项重要内容。 

    上午的活动在华师大二附中闵行紫竹分校举行。活动由特级教师、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政治专委会副主任、闵行教育学院教研中心主任秦书珩主持。

    闵行区政治名师工作室成员、闵行中学的周莺老师和青浦白鹤中学的陈传兵老师分别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研讨课。华师大副教授、《思想政治课研究》杂志主编史俊老师,特级教师卜文雄分别对两节课作了精彩的点评,上海师范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王正平教授为作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对新时期的政治教师如何加强师德建设,改善教学关系,坚持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提出很好的建议。

    特级教师、特级校长陈军会长高度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意义。他说,中学阶段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中学政治课教学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的导引,责无旁贷。两节课都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的好课,教师做到了眼中有人,基于学生原有的能力和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拓展学生能力,在能力培养中实现学生觉悟的提高。同时,给予学生充分思考、表达的时间和空间。解决了教育与教学的关系,通过教学实现教育的目的,也很好地处理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下午的活动在闵行区教育学院举行,活动由市教委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王涛主持。

    恽敏霞院长首先致辞,对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来到闵行参加活动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多年来对闵行教育的关心支持表示真诚的感谢,并简要介绍闵行区“十三五”教育发展的规划与行动。她说在社联学会学术活动月中,伦理学会和教师学研究会一起来探讨课堂中的教学关系,将教育提升到社会学、伦理学层次,是对教育的价值研究、价值追求。今天的活动是政治教师的学术盛会,预祝大会成功举办。

    浦东教发院教研员杨颖,闵行区教育学院秦书珩主任分别作了《基于学生起点的教学观》、《触摸心灵、启迪智慧、点化生命》的主题发言。杨老师强调,教学要关注学生的起点,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引导学生自我分析,自我思考,自我反思。秦老师通过案例分析,提出政治课教学活动应该是有魂的,和学生的沟通从心开始,教学必须触动孩子的心灵,在交流中启迪智慧,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国家督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教材审查委员成尚荣先生作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下的道德教育》精彩的主题报告,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高度认识交往、认识师生关系。要分析课堂教学交流的价值问题,从价值澄清走向价值引领。在教学中,要面对、思考教学的基本问题。教学的基本问题主要有:道德教育的宗旨和目的是立德树人;为什么要通过立德来树人;立何德,树何人;以什么方式来立德树人;教师应当成为什么样的教师,要成为道德教师。要通过道德来育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看到道德与幸福、道德与智慧、道德与法律都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既要飞扬在天空中,也要行走在大地上。 

    陆晓禾会长作了点评发言。她说:教学关系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师生关系,还要与家庭、社会网络、全球的关系联系起来,教师个体能力是有限的,要与环境相配合,教学中的交流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传统与现代的关系等等。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像蔡元培先生说的“学生要有狮子一样的体力,猴子一样的敏捷,骆驼一样的精神”。

    最后,高国希院长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总结。高老师指出课堂教学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课堂与学科有关,学科有不同的任务与分工,在具体学科之上的,都有对精神与价值的追求。政治学科是专门培养精神与价值的,要研究这个问题是什么,这对基础教育有普遍意义。如何才能有效的通过沟通、交流、引发学生的思考,教与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的基础,到又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建立起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德性为人设定目标,科学为实现目标寻求最佳的路径,要将道德教育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

    本次活动深入探讨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中的社会关系与伦理价值,对于研究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生生交流的特点与规律,总结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关系的实践经验及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以及提升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的育人价值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活动内容丰富,实践和理念都有较高的水准,参加活动的教师济济一堂,反响热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