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11-10
11月4日下午,由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主办、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上海市第九届领导科学博士论坛暨第三届领导科学青年学者论坛”在东华大学召开,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智强,中国政治学会顾问、上海政治学会名誉会长王邦佐,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胡伟,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程竹汝,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治东以及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青年骨干和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的学者80余人参加了论坛。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上海大学教授贺善侃主持了论坛。与会者围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领导力新境界”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王治东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人文社会科学需要挖掘特色,汇聚研究的力量,遵循“以正合,以奇胜”这样的思路,形成可变化、可突破的机制。
王邦佐教授在“关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的几点认识”为主题的发言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应避免学科泛化或学理过宽的趋向,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以更多更高的学科研究成果来支撑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在学术体系建设方面,要突出问题导向,同时也要突出原创,强化学术规范。学术精神就在于强调它的求真性、求新性的品质,强调追求真理的情怀、状态和精神。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要注重强调明晰的风格并用普通的语言进行凝练。
胡伟教授主要讲了领导力的问题,他从“中美比较”切入,美国的长处是制度力量很强,这是中国的短板。中国的长处则是领导者的领导力很强,有领导核心。他认为,领导能力强,则做事情很快,非常有效率。制约太多,则决定较慢,但更慎重。
程竹汝教授就执政党法治领导力的新进展提出了见解,他认为,在关于党法关系的学理性解释、法治的主体支撑的建设及体制改革三个方面,可以体现执政党法治领导力的新进展。其中包括,司法系统内部审判统一的司法责任制的建设、政法委发展的方向的明确、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加强等。程教授也分析了治国理政中包含的执政党法治领导力的一些新的进展。
接着,来自东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共嘉定区委党校的博士生进行了学术交流。
东华大学田佳勉博士交流的是关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制约因素和解决办法。她认为,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难点和重点在于基层,加强基层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是新时期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形势要求。她通过比利时、上海嘉定南翔镇和浙江丽水松阳县三个案例,说明了在加快社会治理和转型发展过程中,要依据尊重客观事实、保护历史遗产、以人为本的思想,来采取切实的保障措施,确保公民创意,从创新技术手段、与时俱进这几个方面来对创意的形态和内容做一些具体的落实。
中共嘉定区委党校程光安博士从问题、对策和启示三个方面,交流了关于党员干部的实践探索与现实带来的启示问题。他从建国初期我们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面对这些问题党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行了论述,总结了党在干部队伍建设中采取的措施与现实启示,证明了以史为鉴和善于总结的必要。
复旦大学毛光霞博士就“中国政府领导力创新:理路、界面与维度”发言。她提出,实施政府领导力需要我们夯实根本、把握时点、采取多种方式,并具有试错精神,在不断的试点中总结经验。
湖北师范大学唐兴军博士从绿色发展中的协商民主及其实践的角度,讲述了协商民主对于治理机制的重要性。他集中讲述绿色发展中协商民主是不是也应该构筑,我们在中国绿色发展或者经济转型过程中,是否应有一个核心或者是有一个领导。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东华大学秦德君教授和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于洪生教授分别作了点评,专家在充分肯定青年学者的研究成果时,也提出了诚恳的建议。
在青年学者交流后,组织方向各位获得奖项的青年学者和博士颁发了证书。
张智强教授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的意义,他认为,各位专家学者的演讲和点评都给了与会者新的思考和灵感,在论坛圆满结束的同时,也是新研究的开始。(周德红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