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6-11-01
10月25日,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论坛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举行。论坛由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学会和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论坛的主题是“上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大学的80多名代表参加了论坛。论坛由市研究生教育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晏开利主持,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夏建国致辞。
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专业学位办主任周莉以“发挥多语种优势 凸显国际化特色”为题,分别从专业学位发展类别、多语种+的专业学位建设模式和专业学位发展举措三个方面,介绍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设想。她特别提到上海外国语大学未来改革举措将包括: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二级管理的模式,健全教师从事专业学位教育的评价机制;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招生制度的改革;大力推进专业学位教育国际化,加强专业学位国际招生力度;推进实践基地建设,尤其是提高海外实践基地的数量和层次,加强实践基地选派学生的规模等。
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刘宝林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情况。他提到,目前上海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数量占到研究生总数的49.7%,已达到学校“十二五”期间设置的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1:1的目标。学校在专业学位的培养过程中,特别注重实践教学,同时发展“双导师”模式,聘请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作为专业学位学生的导师,这一举措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十三五”期间,学校将遵循高层次实践人才培养规律,稳固建立高效产学研体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增加5个工程硕士领域,同时,扩大专业学位招生,为上海经济建设培养专业的人才。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教育院院长洪冬英以“依托学校法学优势 对接社会行业需求,推进差异化特色专业学位教育”为题,介绍了华东政法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情况。“十三五”期间,学校计划基本建立起学科门类教育齐全,结构布局合理,特色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在全国高校具有优势地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在推进专业学位发展特色方面,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如:学校研制了上海市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和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在国内具有先进性与指导性;学校和上海市律协和进行合作,推荐专业教育“双导师”制,并在“双导师制”的基础上,开展小班教学,举办法律英语冬令营活动;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合作,开展深入的行业对接;注重国际化教育,在专业学位的培养过程当中,配备外籍专家承担外语和部分专业课程的教育工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姚秀平以“构建富有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培养体系”为题,介绍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的规划设想。他指出,在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背景下,培养高层次、专业性、应用型的创新人才,大力发展专业性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势在必行的。学校希望在“十三五”期间将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发展到20个左右,同时,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争取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各占50%。学校将紧密对接国家和上海市发展战略,分步骤、分阶段的推进各个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基本条件建设,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工作委员会,完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和监控体系,形成赋有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董秀华从专家角度,提出了目前学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划发展中主要存在的四方面问题:一是专业学位授权点增速可实现的问题;二是人才培养模式改进的问题;三是缺乏从行业人才需求设点的考虑;四是缺少对现有基础和问题的分析。她还简单介绍了上海市级层面规划的主要内容。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束金龙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明确了上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任务和难点,其中,五项改革任务分别是:一是规划工作的时间节点问题;二是关于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界定的问题;三是在双一流建设中,如何考虑一流专业学位建设的问题;四是关于招生考试的问题;五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三个改革难点分别是:一是导师队伍考核晋升的问题;二是专业学位设点对接行业需求的问题;三是学生培养质量的问题。
论坛为上海高校提供了关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经验的交流平台,也进一步明确了上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未来发展的总体要求,为更好地推进上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