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上海市美学学会、等单位联合举行“工艺美术创新发展与审美价值”跨学会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6-10-31

    10月25日,上海工艺美术学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上海市美学学会、上海市工业美术设计协会、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召开了主题为“工艺美术创新发展与审美价值”的跨学会学术研讨会。来着相关学会的专家学者近40人与会。

    中国地大物博,各民族、地域、社会(政治)有各自的审美观念,每个时代、领域、阶层(阶级)有各自的审美价值。多少年来,我们很少在学术层面上探讨有关当代工艺美术与“审美”之间的关系。此次跨学会活动针对“工艺美术创新发展与审美价值”的主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他们提出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现在的微信盛行、几乎是家喻户晓,“微信”的微展正成为艺术传播的新形式,微展主要是以微信为媒介,将手机有如虚拟的电子艺术展厅,打破了传统展示的边界,以便利性、丰富性、趣味性及互动性的特征成为了工艺美术推广的极好载体。(引自上海市美学学会汤筠冰)

    二、各种全新的制作工具、工艺和理念引入工艺美术行业,智能化工具和互联网的介入是带标志性的重大事件。从采用最新的通用性的智能工具到开发工艺美术专用智能工具的进程正在开始,并将覆盖从设计到制作全过程。(引自中国文物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朱裕平)

    三、能否让传统“工艺美术”符合当下社会生活的理念需求,这就是需要我们用现代的表现手法加以创新融合,从不同的文化角度,尤其是工艺材料的运用,正确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在原有的传统基础上,不断去升华和突破!(引自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周加桦)

    四、中国特有的“工艺美术”事业的生存发展,必须要走出迷惘,要温故而知新,要透过表层的文化现象与生活方式,去深刻反省,努力倡导真、善、美的文化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发展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当代“工艺美术”,既是过去的荣耀与骄傲,又是未来、永恒的精神诉求。“美学”助力工艺美术创新发展。要把握工艺美术的特点、规律和大众审美取向,注重从 1、审美助力新产品开发;2、审美助力创新形式的创新;3、审美助力传承形式的创新。还在于创新结构的更新,融入社会需求方式多元的发展。(引自上海市美学学会郭玉燕)

    五、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授程惠琴举例说明、从工艺美术品之一的“景泰蓝珐琅艺术”的美学角度,认为:珐琅艺术的传承创新,是着重体现珐琅艺术产品设计语言的“艺术”,它的审美应从四个方面实现:即所处社会时代、流行时尚、文化特征以及消费水准,满足于人们的生活,生存必需,满足于人们的精神需求,提升人民大众的生活情趣和欣赏品位。(引自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程惠琴)

    场下互动环节中很多老师有感而发,纷纷发言。炎黄文化研究会的会员、原上海工艺美术厂老厂长讲了自己的肺腑之言,也代表了在座的心声。他说:我在工艺美术系统辛勤耕耘二十多年,工艺美术的出路与方向在于必须从现实出发,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各层次产品提出不同需求,不断开发新形式、新材料、新工艺、新题材,来满足消费者文化趣味的变化,我相信美学会渗透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领域,使人们享受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上海工艺美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