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美学学会等举办“重构美学的形上之维”论坛暨《乐感美学》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6-07-05

 

 
6月25日至26日,上海市美学学会、上海市哲学学会、上海市伦理学会联合主办“重构美学的形上之维”高端论坛暨《乐感美学》研讨会。来自全国美学界、期刊界和上海美学界、哲学界、伦理学界的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盛会。
论坛开幕式由祁志祥教授主持。上海市美学学会会长朱立元教授、上海市哲学学会副会长陈卫平教授、上海市伦理学会副会长周中之教授、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办事处王业龙主任、《人文杂志》社魏策策编审分别代表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致辞,他们都不约而同高度肯定了祁志祥教授所著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乐感美学》的学科推进意义。上海政法学院副校长关保英教授在欢迎辞中高度评价了祁志祥教授的学术成就和教学贡献。
论坛持续一天半,举行了六场大会发言。结合《乐感美学》,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肯定了祁志祥在美学原理建设方面的创新、深化意义。著名学者陈伯海指出:《乐感美学》跨越了作者以中国传统美学理论为主攻方向的专业领域,直接进入美学原理的建构,写得那么厚实,内容广博,组织严密,令人叹服。书中显示的基本精神我颇为赞赏。作者宣称要克服本质主义与解构主义的偏颇,从结合古典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传统中探寻新路,这一取向我完全认同。他对“美”所下的“能引发有价值乐感的对象”的界定,跟我的理解虽有差异,但并不对立。至于书中讲到以“适性”为美的成因,我更加赞同。“适性”者,“适”生命活动之本性也;以“适性”来解释“价值”和“乐感”的成因,我以为是精当不易的。由此我认为,“乐感美学”实质上是一种以生命机体及其活动为本位的美学理念。我们当前占主流地位的“实践美学”从实践活动的本位上来研究美,“后实践美学”则从个体精神的超越性指向上来谈论美,如果再能构建起以生命机体为本位的美学观,交相辉映且又共同生发,则当代美学界的景观必将更见繁荣发达。上海交大著名美学家汪济生从八个方面肯定《乐感美学》:一、心无旁骛,矢志求真。二、推敲命题,巧破疑难。三、以史为鉴,精校准星。四、广谒前贤,平等对话。五、取舍唯真,博采众长。六、古典新用,异彩纷呈。七、锐意出新,严求自洽。八、文采斐然,以美述美。哈尔滨师大冯毓云教授在发言中说:“敬佩祁先生以学业为重,追求真理的精神!敬佩祁先生逆解构主义、本质主义的大潮的叛逆勇气!敬佩祁先生在长达8年的岁月中,执着的、顽强的建构一种全新的美学理论的壮举!以独特范畴‘乐感’命名的美学,不仅在中国美学史上独领风骚,而且自觉运用了当代国际最前沿、迄今为止被公认最科学的、最正确的方法论——建构主义思想方法,将古今中外美学知识乃至心理学的、生物学的、考古学的、文化学的、生态学等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的辨析、综合、融于乐感为一炉,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乐感美学原理。”并指出:“祁先生是博学博才,豪情灵动的学者,又是一位责任担当的学者,在建设性的美学路上,他积累多年,探索多年,另劈蹊径,执着诉求,为中国美学贡献出具有多重建设性向度的别一样的美学专著,仅就其的创新性而言,难能可贵、为之点赞。”复旦大学陆扬教授指出:祁志祥教授是上海最多产的美学家。他孜孜矻矻,笔耕不辍,岂止是著作等身!《乐感美学》围绕美的定义和感受逐层展开,旁征博引,不但有形而上的梳理,而且有生活层面的汪洋恣肆的铺陈。我非常赞成冯毓云老师的说法,它就是一部关于“美”的考察的百科全书。辽宁大学高楠教授指出:《乐感美学》是当代中国美学界的一部力作,它涉及多年来美学研究的众多方面,对很多有争议的问题都明确地表述了自己的看法,并且旁征博引地证明自己的看法。它正引发着中国美学界的一次不小的地震。它的震动力量来于它对于一些几成定论的或者争论不休的美学理论的纵深性的爆破。山东师大杨守森教授认为,《乐感美学》勇于开拓创造,通过对古今中外大量相关美学思想深入细致的辨析与广泛吸取,建构了“乐感美学”这一新的美学体系,得出了“美是一种有价值的乐感对象”的论断。这一论断及相关论述,能够更有说服力地揭示美的本质及人类审美活动形成的原因,能够更大限度地解释人类的审美现象,是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完善与丰富。温州大学马大康教授说:《乐感美学》是以“建设性后现代”方法来实现重构现代美学的雄心的。痛感于“否定性后现代”对美学的解构,以致陷入极端主义和虚无主义,作者呼吁美学应该“在解构的基础上建构”,而且身体力行,以其切实的美学建设实绩来实践自己的学术抱负。无论是掌握资料的丰富翔实,还是理论视野的开阔深邃,专著都可谓轶类超群、独步一时。中国政法大学张灵编审说:《乐感美学》的一大优点在于其出色践行了冯友兰先生关于为学所言的“照着说”和“接着说”这两个环节。本书可以说是作者在“照着说”的学术生涯中将各种思想精华积累、提炼、酝酿、孵化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孕育、升华出的思想新果实。特别令人赞赏的是作者那种“不薄古人爱今人”的学术襟怀。作者充分吸纳了经典和前辈学者的思想的同时,还以诚恳、谦逊、细密的态度吸收了自己同辈乃至更年轻学者的新见。在“接着说”方面,作者对于相关美学问题体味、论析的敏感、细致、警觉、明辨、博识,转化、展现为书中随处涌现的学术亮点,遂使陷入僵局的理论问题又获得了有效展开的新维度。本书的每一部分展开都时时体现出了一个优秀的美学研究者应有的“才胆识力”和质朴的劳动付出。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作者不仅建构起了一套自己的颇具说服力的系统的美学理论体系,而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颇为值得信赖的美学探索的新起点。上海社联夏锦乾编审指出:《乐感美学》这部厚重的具有体系性的美学论著,是志祥多年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和提升。过去志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驾驭材料的能力,它的几部大部头的史著,《中国美学通史》,《中国人学史》等,无不表现了他这方面独特的才能。他能将各种材料综合在一个统一的观点之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启示。但《乐感美学》他从史转向了论,除了继续显示驾驭材料方面的才能之外,更重要的是显示了志祥兄理论思维的能力。他所提出的美是有价值的乐感的对象,本身就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他建立了乐感美学独有的一套范畴,并对流行的各种美学理论给出自己的批判,形成美学观上独特的一家。
与会专家也对如何从形上维度重构美学体系坦诚地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思考。祁志祥教授择要作了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