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伦理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道德科学研究与学者道德责任——纪念周原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

发布日期:2015-12-13

    12月13日,由上海市伦理学会联合华东师大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道德科学研究与学者道德责任——纪念周原冰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中国伦理学会前副会长、湖南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唐凯麟,《道德与文明》主编杨义芹,中国人民大学教育部伦理学研究基地主任葛晨虹,华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以及周原冰先生的亲属和学生,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系师生代表近一百五十人参加了此次纪念活动。会议分为纪念大会和学术研讨会。

    纪念大会由华师大哲学系系主任郁振华主持。郁振华代表活动的主办方,向与会的专家学者、周原冰先生的亲属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他表示,纪念前辈学人的其人其学,是为了激励后学在前行的路上收获自信,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传统,让传统成为解决当下问题的资源。纪念大会播放了周原冰先生的生平短片。短片生动再现了这位伦理学界前辈充满荆棘的学术生涯,凸显了周先生探索真理的热忱之情和坚持真理的勇毅之志。华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解超在致辞中讲述了周原冰先生的学术历程,高度评价了先生的学术成就。他表示,周先生组建了华东师大伦理学教研室,为华东师大伦理学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后辈学人,理应继承和弘扬好优良传统,为学科的发展贡献力量。唐凯麟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周原冰先生崇高的敬意的贡献。他认为,周先生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认同,纪念周原冰先生对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有着重要作用。万俊人回忆了他与周先生交往的故事以及周先生与自己的导师周辅成先生之间的一些轶事。他认为,周原冰先生提出的“学伦理学的人首先要有道德”的论断,应该成为每一个伦理学学者自我要求的标准。杨义芹回忆了周原冰先生和罗国杰、李奇等先生创建中国伦理学会和《道德与文明》杂志的前身——《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创办历程。她指出,《道德与文明》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先辈们高瞻远瞩的睿智和支持,伦理学后辈一定会把前辈开创的事业发扬光大。周原冰先生之子周关东对纪念会的召开表示感谢,并通过几件往事的讲述,为大家再现了一位坚持理论来自实际、服务实际、指导实际的学者;一位身处动乱年代不顾自己的戴“罪”之身,对其子进行政治启蒙、思想启蒙、理论启蒙和道德启蒙教育的慈父;一位秉持正确的政治理想、政治信仰、政治追求和政治人格的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沈国明代表上海市社联向主办方表示感谢。周原冰先生是上海市社联主办的《学术月刊》的创刊人,沈国明深情回忆了与先生在师大几次难忘的会面,并对周先生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崇高敬意。

    纪念大会结束后,上海市伦理学会会长陆晓禾主持了学术研讨会。

    华师大哲学系包连宗回忆了周老在教学、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片段,表达了对恩师和老领导的深切怀念之情。华师大哲学系朱贻庭回忆了他在周原冰先生指导下与先生共事的时光。在他看来,周先生是一位学术与德性相一致的真诚的学者,不仅直面现实,而且具有探求真理的高度责任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他表示,周原冰先生是我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真诚的坚信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家,为我国的伦理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从事伦理学研究的后辈,他希望大家能够在前辈道德文章和学术成果的基地上不断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学科的发展,学习周原冰先生可贵的学术品德、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探求真理、坚持真理的责任担当和科学精神。华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创始人邱伟光回忆了与周原冰先生共事的日子。他说,周先生不仅是共产主义道德的研究者,同时也是实践者。他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开创者和引路人,非常关心大学生和企业家的思想道德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有独特的见解,他的《青年道德修养》影响了一代人。华师大哲学系赵修义还宣读了上海大学邓伟志的回忆文章,主要回忆了周原冰先生担任上海市委党刊《解放》杂志副主编、中共中央华东局的《未定文稿》副主编时期与他交往的点滴。邓伟志在文章中写道,周原冰先生一生写道德、讲道德,他自己更是进德修业、洁身守道的典范。葛晨虹代表教育部伦理学研究基地向周原冰先生表示致敬。她指出,周先生从事伦理学研究不仅仅是出于兴趣和学问,还与他坚定的信仰和伟大事业紧密联系。周先生的思想和理论是新中国道德哲学里程碑。华师大哲学系颜青山回顾了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辉煌的过去,对华东师大伦理学研究有周原冰先生这样的创始人而感到骄傲,表示一定会牢记先辈的教诲,将先辈们开创的事业和领域发扬光大。

    最后,童世骏发言,指出召开这样的会议,是为了向周原冰同志学习,把道德的科学研究与学者的道德责任统一起来,为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德高度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童世骏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十三五”时期的五大目标,不仅其中的“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与道德建设有关,而且其他几个目标也具有重要的道德内涵:“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依赖于诚实劳动和规范经营;“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意味着人民生活不仅更加富裕,而且更有尊严;“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要求经营者、劳动者和消费者们普遍具有生态伦理的意识和能力;关于“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是需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公德和私德、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作为基础。童世骏还结合传达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会议的精神,强调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科建设好,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好,是对先生最好的纪念。(华东师大哲学系  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