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12-12
12月12日,第十届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暨十周年庆典演讲会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上海市经济学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新动力、新结构和新发展”这一主题。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上海市经济学会名誉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袁恩桢,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长孙海鸣,上海海关学院副院长干春晖,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经所副所长权衡,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科研处处长吴苏贵,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科研处处长陈子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贸易学院院长黄建忠,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等出席论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华东师大、上海社科院以及上海海关学院的青年科研人员、学生代表以及部分获奖代表等共同参加会议。权衡主持开幕式暨颁奖仪式,干春晖主持演讲环节,周振华作论坛总结讲话。
孙海鸣在致辞中向来自全国的青年经济学人介绍了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历史传统、科研实力以及近年来应用研究型办学定位的转变,表达了招徕青年才俊的诚意。黄建忠向大会汇报了本届论坛的征文、优秀论文评选与组织实施等工作。本届论坛围绕“中国经济新常态、新结构、新动力”给出了17个选题,共收到投稿论文68篇,其中上海市内35篇,外省市33篇。评奖全过程严格遵守“双向匿名制”,由资深专家进行初评,由最终投票方式评选出最终获奖论文。本届论坛共评选出一等奖论文1篇、二等奖论文3篇、三等奖论文5篇、新秀奖论文14篇,由吴苏贵宣布获奖名单。
随后,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李凌副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邵帅副研究员作为历届获奖青年学者代表分别发言。李凌谈到学术研究要嫁接智库研究的视野和选题,而智库研究要引入学术研究的研究方。邵帅回顾个人学术成长经历,谈到青年学者必须秉承和建立“经济匡时、经世济国”的社会责任感。
袁恩桢发表致辞,他谈到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因此青年学者的学术研究要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和突出中国特色为导向。
沈国明致辞中提到现在国内理论创新局面非常窘迫,很多学科大量引用西方学说,却很难解释当下中国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国需要有自身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需要有自己的话语体系、话语权。
在学术演讲会上,本届论坛的优秀论文奖获奖代表汇报最新研究成果,来自山东财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者刘华军、王衡、胡玉梅分别作了题为《中国环境污染排放绩效的演变与关键驱动因素》、《货币环境和流动性创造》、《北京公交价格调整对房价影响之空间差异性研究》的论文报告。黄建忠、陈子雷对论文进行了深入评论。殷德生作了题为《胡焕勇线的突破与中国新经济地理》的专题报告。
论坛最后由周振华作总结讲话,他谈到青年学者研究经济学课题的背景视野一定要开阔,首先是全球化,中国经济研究要放到世界经济的大框架里面,其次是城市化,即经济空间的概念,最后还需关注信息化对经济产生的新的变化。(上海市经济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