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经济法研究会举办“企业科创与政府扶持论坛”

发布日期:2015-12-10

    12月10日下午,上海市经济法研究会举办了“企业科创与政府扶持论坛”。本次论坛的召开以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背景,来自市政府部门、市社联、市政府法律顾问、市区两级政府法制部门、科创企业等的专家学者和研究会会长及理事50余人参加。

    会议由市政府法制办副主任罗培新主持,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刘华致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陈学军、市科委副主任陈杰,诺华集团大中国区公共事务总裁娄渝、兴中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陶晓东、市产权交易管理办主任王杰、华东理工大学法社会学研究中心李瑜青教授分别作了主题演讲。

    陈学军发言题目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助推科创中心建设”。他详细介绍了上海市商事制度改革的种种措施,包括坚持简政放权,推进工商登记的便利化,具体如在包括自贸区在内的上海全面实行公司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推行企业公示抽查制度;以更为宽松的政策支持企业准入;试点市场主体快速注销制度等。这些改革举措虽施行不久,但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实际效果。

    陈杰围绕“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从三个方面全方面阐述了对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的理解以及当前的具体举措。第一,发展机遇,即科创中心建设带来广阔空间。第二,主体责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第三,有效施策,要形成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他还提出“三个主导、一个同步”的创新方式,即创新目标由企业主导提出 ;创新资源由企业主导配置;创新活动由企业主导推进;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步提升。

    娄渝就“构建创新生态系统,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作了发言,指出,“对于创新企业来说,什么最重要?应该是鼓励创新的生态系统,其重要性乃至超过政府的政策支持。” 娄渝还比较了上海与其他国家的城市在创新管理的理念和具体措施方面的种种差异,并就上海在制药领域的政府监管和产学研合作,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陶晓东分享了“新常态下创新企业的一些思考”,言称自己虽然来自制造业,但仍然借助了“互联网+”的思维进行了创新,其所在的兴中实业集团与多方共同搭建的“中国智造技术服务平台——飞天众智”的上线,正体现了这一点。而在这一过程中,该平台又孕育了很多创业公司乃至上市公司。在其眼中,互联网思维的运用,实则指的是“发挥想象力并将其运用到企业运营之中”。

    王杰探讨了“科技创新和企业创新”,指出“科技创新和企业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企业管理的创新也是科技创新,它本身就是生产力。”并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分享了很多有趣的故事,包括其之前在跨国并购谈判中创造性地运用了一些方法。王杰最后强调,“产权交易要努力服务于科创事业的发展”。

    李瑜青围绕“2015企业满意度调研评价”作了发言,就如何保证调查结论的准确性,他提到了三个方面:第一,指标的设定要符合上海企业客观情况;第二,评估流程要公平、公正;第三,必须通过座谈来验证结论。当然,李教授也指出,任何一项调查都具有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