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卫生经济学会联合市老年学学会、市人口学会、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学会、市法治研究会以及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的探索”跨学会学术论坛

发布日期:2015-11-25

    为促进不同学科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聆听各方关于医改的观点和想法,11月25日,上海市卫生经济学会联合市老年学学会、市人口学会、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学会、市法治研究会以及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的探索”跨学会学术论坛,70余人参会。

    论坛由市人口学会会长孙常敏主持,市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金春林研究员作会议总结。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改办冷熙亮副主任作了题为“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的主题报告。报告详细讲解了上海市医改的背景、任务;实施的路径与实践;近年来取得的成果与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医改的成效进行了展望。四位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市老年学学会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苏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代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邵德兴,市人口学会代表、上海社科院城市与人口研究所所长周海旺和上海市法治研究会副会长包志勤分别从各自角度作了精彩点评,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互动。

    各学会的专家学者根据自己的实际就医体验,并在充分考虑老百姓就医感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反映了一些基层心声。胡苏云根据医疗费用、医改以及医患关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同时结合美国的医疗体系,对当前我国现行的住院医师、家庭医生培养制度提出了一些问题;邵德兴首先针对医生薪酬制度和当前本市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出了一些看法。其次,结合其本人2014年的浦东社会调查经历,就新农合展开了详细分析,从引入到政策再到体制缺陷。最后就当前社会办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周海旺根据上海人口发展的形势提出了一些医疗卫生改革以及医保改革的建议,认为医疗服务的总量要按照常住人口发展的趋势有所增加,同时还应结合当前上海市老龄化形式和国家开放的二胎政策,兼顾考虑医疗成本、服务效率等问题。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应统筹本市户籍和外市户籍人口。包志勤从法治的角度阐述了医改和当前日益加剧的医患矛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