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召开“第十五届上海商业论坛”

发布日期:2015-11-18

    “第十五届上海商业论坛”于11月18日假座上海社科会堂学术报告厅举行。会议出席者为学会的理事、政府部门的相关领导、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的专家学者等,共100多人。会议第一个阶段为发布“2015上海商业竞争力报告”,主要内容是公布“2015上海商业100强企业排行榜”及由专家根据各种数据对上海商业竞争力作出点评。第二个阶段为专家演讲,共有6位专家围绕“‘互联网+’开启商业新时代”的主题,从多个角度,联系实际,发表了真知酌见。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1、线上网商不可能取代实体商业。近年来,网上购物增长很快,加上房租和用工成本上升,确实对实体商业造成了冲击。但实体商业也有自身的问题,不能强调客观,怪罪别人。特别是有些企业不思进取,经营管理水平下降,没有充分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不能发挥规模效应,没能及时调整经营结构、扩大集中采购、提高服务水平。

    2、实体商业和网络商业各有自己的优势,并不互相排斥。实体商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业务创新,加快转型,不断改革体制、机制,走出新路。

    3、现阶段是上海发展“互联网+”服务业的最好时期。在这一时期,上海具有四大优势:一是经济存量优势、行业标准优势和公信力优势;二是高度发达的市场化资源配置能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聚集起来;三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四是上海经济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参与力也有望在“互联网+”平台得以实现。

    4、上海商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已经逐步突破传统的地域限制,实现国内外市场的整合与产业链的优化升级;已经基于大数据技术应用逐步把握消费端发展动向,引领生产的功能不断强化;已经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逐步加快线上线下互动,实现线上推广、支付与线下体验、服务的融合发展。由于虚拟网络和实体店之间的互动不断,导致“互联网+”商品流通的速率不断加快,推动着网络消费与实体商业的不断融合。

    5、上海发展“互联网+”服务业,要结合上海城市的特点,顺势而为,形成独特的产业特色。主要是:一要发展“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制造业互联互通的全新产业链;二要围绕金融、贸易、航运服务业的发展趋势,推动服务业细分与新兴行业的崛起;三要顺应“互联网+”时代潮流,加速服务业的转型;四要抓住移动互联和全渠道“互联网+”服务业不断创新;五要实现上海“互联网+”服务业纵向整合资源、横向整合业务。(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