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市民营经济研究会召开第四届中国特色商会论坛

发布日期:2015-11-17

    11月17日,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上海市工商联、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特色商会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上海市第四届中国特色商会论坛”。论坛的主题为“中国特色商会建设的方向、责任和活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等共150余人出席。论坛由中国特色商会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大原党委副书记罗国振主持。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忠明在论坛上致辞并以“关于当前商会建设若干新问题的思考”为题作了演讲。他指出,商会大联盟或结盟已经显现一种潮流和趋势,这种潮流和趋势值得关注。提出“中国特色”如何顺应时代潮流与社会组织发育成长的需求?如何实现“包容性发展”?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其二,互联网+商会经济为商会扩展联络、甚至走出境外和海外提供了条件。这方面上海市民营经济研究会也有积极尝试。他进而提出“中国特色”如何与世界当代文明对接?如何将全球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新产业革命的成果作为成长要素或识别标志吸纳进来?也就是说,“中国特色”应当在结构上进行必要的扩容或丰富。其三,商会专门从业人员的市场化问题值得研究。要选好核心人物:会长与秘书长。秘书长如何产生?任期限定下的职业化如何倡导?这都值得研究。提出应亟需创建商会专门人才市场,并认为没有专业化、职业化的秘书长队伍,就没有现代商会的应有质量。他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如何在专门人才(秘书长、秘书等专职人员)的市场化配置方面作出深度研究,并推动实践的深化。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周瑞金同志作题为“中国特色商会面临的新课题和新机遇”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特色商会既有一般意义上的商会属性,更具有许多特点,如统战性、服务国家总战略等,将是我国最有发展前景的社会组织。他认为,民营经济新常态发展为商会建设奠定了新基础;社会体制改革深化为商会建设提供了新动力;国家战略布局与“一带一路”为商会建设指明了新方向;社会信息化与新生代企业家成长为商会建设创造了新条件。他指出,中国特色商会建设面临四个新课题,即:商会如何服务国家总战略布局的新课题;商会治理法制化的新课题;商会建设如何走向国际化的新课题和如何保证商会建设活力的新课题。

    中国特色商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高向东教授作了题为“统战工作向商会组织有效覆盖的探索与思考”的主题演讲。他指出,统战工作向商会组织有效覆盖十分重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社会组织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逐渐凸显,而商会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战工作向商会组织有效的覆盖,是商会组织健康发展,有效发挥其在国家治理中积极作用的重要环节。他认为,统战工作向商会组织有效覆盖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即:一是思想政治工作要覆盖;二是服务要覆盖;三是组织要覆盖;四是党建要覆盖。统战工作有效覆盖,很重要的是要发挥商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和商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党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执政基础,把广大职工群众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他指出,统战工作向商会组织有效覆盖的重点对象主要是新生代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多数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思维活跃、思想开放,具有老一代企业家所不曾拥有的国际视野,是统战工作向商会组织有效覆盖的重点对象。新生代民营企业家也存在一些弱点与缺陷,主要表现在,部分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的政治立场不够坚定;人生价值观不够端正;缺乏企业家精神。为此,一方面需要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加强自我教育,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统战工作向商会组织有效覆盖需要特别关注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群体,要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确保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爱国、敬业、创新、守法、诚信、贡献。而对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群体进行教育引导,可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其次,加强教育培训;第三,加强激励与制约。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报道新生代民营企业家中的“优秀建设者”,培养树立一批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群体的标杆人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教授的演讲,对于统战工作向商会组织有效覆盖的实践具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