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11-16
11月12日,市卫生经济学会、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第29期双月论坛暨上海市卫生经济学会青年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卫生政策研究青年专家、区县卫生计生委相关处室青年骨干、市卫生政策协作网络成员单位代表专家学者等共计约50人参会。
论坛由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党副所长、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汉升研究员主持,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金春林研究员进行会议总结。来自卫生经济学领域的四位优秀的青年学者——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余央央博士、浦东新区卫生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荆丽梅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朱凤梅博士和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李芬博士分别就卫生经济学研究热点做了精彩详实的主题报告,并与参会人员进行热烈互动,主要观点总结如下:
余央央博士基于家庭的视角,对我国老年照料与老年人口及家庭看护者的医疗服务利用进行了探索。她首先从理论上推导出家庭照料与医疗服务的关系为替代性或互补性,并以实证研究说明老年照料对被照料者和照料者门诊、住院服务利用产生影响。她提出,我国是垂直型的三级服务服务体系,对于老年人口的医疗服务需求而言,更适合的是居家上门照护,以及医养结合可以更多地与居家上门的照护服务相结合。
荆丽梅博士以浦东新区为例,分析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满意度及影响因素。首先她回顾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的建立与发展,并指出新医改推动三大基本医疗保险为主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已经建立,三大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和整合,一体化的管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1200户居民进行调查,她认为参保者对自付医疗费用的可承受度越大,满意度越高;对医保报销比例满意度越高,总体满意度越高;对医保报销时间的满意度越高,总体满意度越高。
朱凤梅博士以“医疗卫生领域政府购买服务研究”为题做主题报告,从购买服务的必要性、购买服务的内容、购买机制和配套政策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她指出,政府购买服务优于直接提供的必要条件是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可以通过改变财政补偿体制机制、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监督机制、积极扶持民营医疗机构、商业医疗保险机构的发展、鼓励公共服务的非政府提供等途径进行鼓励。
李芬博士汇报了卫生费用核算研究进展及政策应用,以大量生动的图表和具体的数字展示了上海市2001-2013年卫生总费用的核算结果。她认为,个人卫生支出负担人群间不均衡,如农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比例高于城市,部分老年人口、经济困难人群、大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重,不同类型基本医保报销范围内的报销比例差异较大。最后,她指出,卫生经济相关决策需要更加深入、细化的卫生费用核算结果,并介绍了基于SHA2011的卫生费用核算方法,从服务功能角度出发界定核算范围,反映在服务提供过程中,实际消费(支出)的资金总量。(上海市卫生经济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