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选题研讨会在科学会堂举行

发布日期:2015-10-29

   201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为做好宣传纪念活动,10月23日,上海宋庆龄研究会联合上海中山学社在科学会堂思南楼举办了“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选题研讨会”。会议由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历史系吴景平教授主持。各相关学术机构和出版传媒团体代表以及孙中山宋庆龄研究专家共29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专家从学术研究拓展、时代性解读、两岸文化交流、民众思想共识等多角度阐发了对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重要意义的理解,提出了许多关于纪念主题选择、具体活动方式等问题的宝贵建议。

   上海中山学社副社长,市人大常委、民革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董波首先表示,中山学社是以研究和弘扬孙中山思想为核心工作内容的学术团体,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将责无旁贷地集社员学者之力,在明年推出一批最新研究成果。此外,立足学术服务,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也是中山学社在传播中山思想、隆重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活动中应当发挥出的效应。经过与会者的充分交流和讨论,本次研讨会共达成以下共识:
   第一,必须通过举办高水准的学术交流研讨会来隆重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解放日报》原高级编辑丁凤麟提出,上海作为孙中山生平中具有重要标志意义的城市,更应当发挥突出作用,在两岸的交流纪念活动中成为主阵地。上海文史馆副馆长沈飞德、吴景平教授等学者都强调,上海应该独立认真地举办一场以上海为中心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出版会议论文集。
   孙中山诞辰纪念活动关涉两岸关系,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及现实意义,能够促进交流、增强理解、形成共识的良好契机。上海文史馆原馆长沈祖炜认为,适逢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将于明年进行,两岸关系未来走势尚不可预计,而对孙中山先生的纪念及对中山思想的反思与借鉴,正可发展成为两岸政治文化等多领域内的共识,成为两岸民众共同的历史认识。同时大陆对中山思想更加理性客观的解读也呈现方兴未艾之势。明年的学术研讨会也能够在总结发扬中山思想研究成果上起到积极作用。上海市档案馆原副巡视员冯绍霆也认为,两岸在过去几十年中对孙中山思想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阐述,也许可以尝试借助共同纪念的契机提炼出具有凝聚力的共同认识。
   对于明年学术研讨会主题及分议题的构思,专家建议有几方面可以深入。一是持续挖掘史实细节。孙中山生平及典型事迹的研究虽然成果煌煌,但并没有失去继续补充的价值,近年来整理出的新史料也有待出版和利用。上海师大教授邵雍结合近期参加的中山思想研讨会经验举例说明,孙中山在美国的动员大会发言稿就是最新被发现的史料,孙中山在辛亥前具体的革命工作都有待深入细致地研究。二是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客观地评价与分析孙中山思想,尤其是理解和借鉴对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具有积极借鉴意义的优秀内容。
   多位学者都将孙中山思想的当代价值置于近期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时代议题的背景下进行探讨。譬如丁凤麟提到,孙中山有关祖国统一和国家建设的构想,孙中山严于律己的高尚道德,有关行政人员的“公仆观”,都与当今反腐倡廉社会风气的构筑相关。上海师大教授周育民建议,从中共“二大纲领”与孙中山思想的关系出发,可以对丰富现今“中国梦”理论框架进行探索。华东师大教授谢俊美也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以及他对现代民主国家政治结构建设的思想已形成了宝贵体系,非常值得汲取和借鉴。近期党风廉政建设、“文化社区”理念的倡导,都可以从对这位伟大革命先行者思想的回溯中发掘当代价值。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教授华强提出,孙中山的一些具体思想,例如建党思想,孙中山的“中国梦”,孙中山的国家意识与近代化,三民主义与孙中山的革命思想体系,孙中山的对外方针与主张,孙中山与会党关系的研究,孙中山论民族革命、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等,都可以进一步加以研究。
   第二、诞辰纪念活动方式力求多角度多途径,实现普及和影响的扩大化。孙中山先生150周年的诞辰纪念活动,既可以参照以往重要周年纪念的经验,也应该借助新时期涌现的新技术手段,结合当前社会关注视角和各方力量,收获更深入人心的效果。
   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副秘书长、上海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业务处处长黄亚平在会上介绍了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明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工作设想,除了准备同上海中山学社合作筹办一场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外,还准备与市政协外交协会联办赴毛里求斯孙中山展,并拍摄一个孙中山主题的纪录片,通过广播电视等传媒渠道大力宣传孙中山。丁凤麟和沈飞德也都建议通过画册或者纪录片的形式,再次聚焦与梳理孙中山与上海的特殊历史情缘。中福会出版社社长余岚、东方传媒纪实频道编导陈菱以及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厉震林希望纪念活动能借助传媒业对社会各阶层实现不同的影响效果。余岚社长认为孙中山诞辰纪念出版物主题的选定,需要结合中央近些年关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指导思路进行。厉震林教授提出,艺术作品的主题和切入点应当在契合纪念活动的基础上,思考能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启示和影响。陈菱主编也认为选题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对孙中山伟大业绩和卓越精神的认知,也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沈飞德提出大力发挥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在宣传教育方面的作用。余岚呼吁学者们和出版业推出一些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作品,提升孙中山在孩子们心中的影响力。陈菱强调,媒体在纪念活动中应该为打通学术成果与社会受众之间的隔阂做更多的努力。丁凤麟提议,应该充分发挥诸位孙中山研究专家的力量,明年以讲师团进学校的形式,深入青年学生中去宣传孙中山的事迹。黄亚平主任回顾了孙宋文管委近年来在边疆省份中小学进行宣传普及教育的活动成果,肯定了有关讲师团的建议。
   第三、依托社联平台,整合学术力量,实现交流合作。吴景平教授、黄亚平主任、沈祖炜研究员等都在发言中表示,希望上海社联在明年纪念活动的筹划与组织中,能够在各学术社团间开展沟通协调,实现学术力量和优势资源的整合,各方面支持和带领纪念活动取得最好效果。黄亚平处长还提出具体设想,明年学术交流研讨会可以由社联进行主办,各学会承担分论坛的任务,其他有关单位如市孙宋文管委系统的活动计划也可以纳入其中。(上海宋庆龄研究会  赵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