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中国历史上的治国理政经验与教训学术座谈会在沪举行

发布日期:2014-10-15

    为了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学习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经验的讲话,系统总结中国历史上的治国理政经验教训,10月15日,市社联、市历史学会与文汇报理论部举办“中国历史上的治国理政经验与教训学术座谈会”。社联专职副主席刘世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姜义华、熊月之、李伟国、陶飞亚、周山、完颜绍元等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发言。
    姜义华教授认为中国古代社会不能笼统的以“封建专制主义”涵盖,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实践和伦理,如大一统的郡县制度;官员的选拔、晋升、考核制度如科举制度;民为邦本及礼法合一的伦理等,使中国作为一个稳定的大一统国家长期延续下来,并成为一个文化、经济、政治共同体。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的实践展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原则,对于当代探索中国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熊月之研究员论述了“以史为鉴”的当下意义,史学在传统社会中起着“准宗教”的作用,以史为鉴是中国重要的历史传统,以史为鉴之所以可能在于历朝历代在变迁之中依旧有着其客观的历史延续性,且古人、今人有其“心同理同”之处。在当下中国,当代的某些有效的制度与实践如巡视组制度与历史上的刺史监察制度有其血缘联系,显示了历史对于当代治国理政的积极意义。
    陶飞亚论述了对习总书记“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牢记历史警示”三个牢记的理解,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有其独特的复杂性如辽阔的疆土、多元的文化和民族,但基本延续了大一统的局面,因此其历史经验值得总结学习。而近代以来中国国家落后于历史潮流,未能发展出资本主义及现代自然科学,其之所以如此的教训值得总结。而历史上古代社会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文化专制主义等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政策所带来的警示必须牢记。
    李伟国从范仲淹、王安石的个人经历论述了宋代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从汉文帝处理与南越、匈奴及各诸侯国的实践论述了其大一统的思想及实践。完颜绍元以中国古代官邸制度为例论述了中国古代治吏制度的体系性,官邸制度以官员任免、回避制度为基础,其具体内容包括官员家属的随任制度、官邸的形制规格制度、官邸的日常管理制度为内容,又同时为其他制度如监察制度提供了条件。周山从周易开始讲起,认为《周易》是周文王给周武王的治国大纲,是对历史上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对我们有很大的学习意义。(上海市历史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