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学会要闻 > 正文

从世界大战中吸取结盟、民粹、科技、文明的教训

发布日期:2014-09-01

    从1914年6月巴尔干半岛的一声枪响,到1914年8月,一连串宣战文书将欧洲各国拖入一场生灵涂炭的世界大战。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 值此100周年,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市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以及上海市欧洲学会于近日联合主办“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与会读史以鉴今,回望一战,共同探索如何构建维护世界和平、遏止战争爆发的有效国际机制。
“一战”死伤:究竟有多惨?
    “在欧洲主要国家,一战的死伤人数,比二战更多”,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副会长、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李洪图在会上说道。
    李宏图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2012年10月,在秋风凄雨中,我在英国格拉斯哥附近的小镇上,发现了一个纪念在一战和二战中牺牲的本地居民的纪念碑。我惊诧地看到,铭刻在纪念碑上的在一战中牺牲的人数居然比二战要多1倍以上。在全英各处的烈士纪念堂上,陈放的一战和二战的牺牲名册也证明了这一点。”
    他列举出这样一组数据:在一战中,英国有75万士兵死亡,150万士兵伤亡,当时英国总人口仅三千万左右。在法国也是如此:一战动员起了841万人,其中死亡135万人,伤亡359万人,60万人成了寡妇,76万儿童成为了孤儿。在二战中,英国死伤共160万,法国共50万。
    他分享了另一个故事:“2013年,在英国的某一个战壕之中,竟然还挖出了一名一战士兵的尸体,遥想到当年战争的惨烈,不禁为之深深震撼。”
    “如今,二战的关注似乎比一战更多,但事实上,一战的惨烈不输二战,今天的历史学家不再仅仅关心战争的原因和过程本身,而更关注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如此空前激烈的一战。”李洪图说道。
西欧各国的民族主义
    上海欧洲学会副会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叶江表示,一战后,欧洲历史地位、欧洲民族主义思潮均发生变化,但皆具有现象与实质的矛盾性。
    事实上,一战结束是欧洲退出历史中心舞台的标志,但是在《凡尔赛条约》签订后,欧洲反而表现得愈发强大。比如英国的实力仍处于高峰,殖民地的数量不降反升。
    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战争结束后欧洲各国都看到民族主义的危害,但事实上,一战结束后的欧洲却大肆兴起民族主义的极端化。
    “有时候,历史会形成一些假象,但不要被假象迷惑”,叶江说道。
俄国与社会主义革命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冯绍雷表示,一战期间,列宁抓住机会,利用一战对俄国进行国家革命,使得社会主义蓬勃发展,但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并未完全被接纳,俄国对国际革命期望过高,也遭受了一些挫折。
非洲与殖民地
        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沐涛表示,一战对非洲的影响有三方面:第一,针对非洲的波及面比二战时期更大,被卷入的时间更长;
    第二,致使非洲政治版图发生变化,德国在非殖民地大多被英国、法国、比利时瓜分。
第三,推动非洲各族人民的政治崛起与发展,非洲本土经济获得一定发展,一战加强了非洲与欧洲的道路联通,欧洲的政治思潮传向非洲,工业水平也得到提高。
结盟、民粹、科技、体系、文明等概念的参考价值
    “历史本身不会重演,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可能是惊人的相似。” 上海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范军说道。
    西方有云:一切历史皆为当代史。上海市世界史学会会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潘光总结了一战给当今世界带来的五点历史启示。
    第一,互相对抗的军事联盟是导致战争发生的主要因素。从一战中国家间的结盟具有牵动效应,具有迅速的扩散性,并会导致战事步步升级。这也对如今中国是否需要结盟的讨论带来一定参考。
    第二,民粹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危险性。民族主义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当今世界,特别是经济危机爆发之后,许多国家存在民粹主义现象,比如在日本是民粹主义,欧洲右翼政党崛起,需警惕。
    第三,科技发展可以造福人类,但亦会对人类造成深远灾难。一战爆发推动军工业的发展,却造成了数以万计的伤亡和无数破坏。反观今日,如何科学利用化学武器,避免用于战争用途是需要各国思考的议题。
    第四,建立一个维护世界和平的体系极为重要。一战结束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平衡性,国际联盟的脆弱性无法阻止日本侵略中国、德国走向纳粹道路,最终导致二战爆发。二战后,联合国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虽强于一战时期的国联,但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
    第五,不同人民间需有包容性,增强彼此对话。一战的爆发促使不同文明发生碰撞,而当今的冲突中的文化因素愈发凸显,这就需要世界不同文明间架起桥梁、加强沟通。(郑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