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4-17
4月15日,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中共嘉定区委宣传部承办的一站式基层理论宣传普及项目“理润申城•嘉定丨社科嘉友站”理论对话活动在华亭镇双塘村村民委员会举行。专家学者走进乡村,共话多元赋能与乡村振兴发展。
活动伊始,嘉定区华亭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爱华致欢迎辞。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嘉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惠文共同启动“嘉乡亭好”宣讲团乡村振兴主题宣讲活动。
活动现场,上海财经大学城乡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讲席教授张锦华,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熊万胜,中国旅游研究院文旅品牌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教授沈涵分别作主旨演讲,并与来自嘉定区华亭镇的村居、农文旅企业、宣讲团代表共同探讨嘉定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推动乡村发展迈向新台阶。
“乡村是一个慢变量,需要长期经营的思维,经营好我们的乡村,做好我们的农业。”张锦华指出,近年来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成效显著,90%受调查者表示满意。乡村呈现出更宜居、宜业、活力与和谐的特征。未来乡村发展应从重视软件建设,完善养老等公共服务;优化要素政策,建立灵活用地机制;提升农民收入,完善分配机制;压缩运营成本,争取稳定投入等方面持续发力。他强调,需将示范村从“花盆”转为“苗圃”,实现经验可复制可推广,从而推动上海乡村全面振兴。
沈涵聚焦以地方文化符号打造乡村文旅品牌,指出文旅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核心,消费模式因互联网与技术变革而改变,Z世代主导精神文化消费升级。“原本我们认为乡村发展文旅产业,必须要有一座好看的山、一个很著名的湖,但是现在可能一句唐诗、一幅古画、一个历史人物就可以打造一个IP,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原本的文旅策划以及文旅发展的思路。”她认为,乡村可依托各自的历史底蕴与文化资源,结合国潮流行趋势,将非遗、古宅等在地元素潮流化、时尚化,并借沉浸式技术重塑传统文化场景,联动文博、研学需求,开发差异化文旅产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科技手段融合,激活乡村文旅产业新增长极。
在熊万胜看来,上海乡村治理呈现城乡融合模式,具有城村距离近、集体经济强、社会组织活跃等特征。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要结合个性化市场和乡村本身特点培育乡村产业,要重视人才培育与社会关系重塑。未来应聚焦发挥乡村新价值,提升居住品质以激活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向多元参与进阶,创造出上海风范的大都市郊区生活方式。
“理润申城”一站式基层理论宣传普及项目由市委宣传部主办,市社联发起并联合各区共同承办,依托市社联学科优势与人才优势,发挥专家学者推进理论宣传“深下去”的关键作用,着眼区域发展重点、基层治理难点、群众关心热点,为基层解疑释惑、为发展把脉出招、为治理凝心聚力,形成专家学者、理论工作者、基层治理实践者共论、共建、共治的“思想磁场”。
(来源:上观新闻 时间:2025年4月16日)
相关链接: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93969
来源 ▏社联科普处、上观新闻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