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2-23
12月17日,以“从文化新业态、新经济解码文化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理论‘静’距离”·十二月对话活动在上海最高的“云端”楼宇党建阵地——苏河湾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本场活动由上海市社联、静安区委宣传部、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也是上海市社联“望道思享汇”青春读书沙龙活动之一。
现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徐剑谈到,全球城市形象正经历数字转向,城市数字IP成为各城市在数字世界中的代表性标签。值得注意的是,传播主体、渠道、内容和受众都在变革,信息传播从精英媒体垄断转为人人都是传播者,内容从宏大叙事趋向小而美的人间故事。在文化输出方面,市场主体的传播效果优于非市场化的输出。打造鲜明的城市形象,必须从受众需求出发。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祎遐指出,今年,上海书展、国际光影节、旅游节、长三角文博会等活动显著促进了消费增长。未来,应着力通过产业生态营造的方式,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牵引,整合更多产业,串联更多资源,把更多品牌展会办成“节”,做大蛋糕,结合商旅体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消费能级,推动城市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进。
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系教授臧志彭认为,人类历史上经历了四次文化科技革命,每次革命都带来了文化生产力的突破,当前正处于第五次文化科技革命——元宇宙时代。元宇宙作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融合,传递的是全感体验。文化新质生产力怎么构建,核心在于文化产业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要有相应改变。
会上,“理论‘静’距离 文化大家谈”市民读书会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市社联、静安区委宣传部与新民晚报社合作推出。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4年12月18日)
相关链接: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7735823-500005998407
来源 ▏社联科普处、人民日报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