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2-23
日前,以“从文化新业态、新经济解码文化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理论‘静’距离”·十二月对话活动在上海最高的“云端”楼宇党建阵地——苏河湾党群服务中心举行。活动由上海市社联、静安区委宣传部、静安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静安区北站街道党工委承办。来自艺术机构代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青年干部代表、媒体记者等近百人参加,大家围绕城市形象数字转向、文商旅体展融合、文化科技革命与文化新质生产力等展开积极交流。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徐剑认为,全球城市形象正经历数字转向,城市数字IP成为各城市在数字世界中的代表性标签。通过分析相关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捕捉城市特色形象,如巴黎以浪漫时尚著称,洛杉矶展现活力创新,东京被誉为动漫天堂,迪拜凸显数字奇幻和未来都市,上海着力彰显“美好生活,人民城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值得注意的是,传播主体、渠道、内容和受众都在变革,信息传播从精英媒体垄断转为人人都是传播者,内容从宏大叙事趋向小而美的人间故事,打造鲜明的城市形象必须从受众需求出发。
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室副主任曹祎遐提出,文商旅体展融合消费新场景的发展特征是软要素驱动的无边界产业和圈层型产业体系。这种融合以文化资源和创意要素为核心,追求创新发展模式,强调低消耗、协调发展和高附加值。今年,上海书展、国际光影节、旅游节、长三角文博会等活动显著促进了消费增长。未来,应着力通过产业生态营造的方式,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牵引,整合更多产业,串联更多资源,把更多品牌展会办成“节”,做大蛋糕,结合商旅体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消费能级,推动城市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进。
同济大学文化产业系教授、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常务副主任臧志彭谈到,元宇宙作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通过AI视频模型、数字化身等技术,实现了虚拟与现实的融合,传递的是全感体验。发展文化新质生产力,面临三大形势与三大任务,即科技创新大规模涌现带来文化产业快速创新的重大任务,全球数字经济新形势下核心竞争力转型升级的重大任务,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新期待形势下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的重大任务。在任务要求之下,文化新质生产力如何构建,核心在于文化产业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要作出相应改变。
本场活动也是上海市社联“望道思享汇”青春读书沙龙活动之一。 当天还启动了“理论‘静’距离 文化大家谈”市民读书会项目。该项目由市社联、静安区委宣传部与新民晚报社合作,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为本,通过名家导读、思想交流的形式面向大众,解读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
(来源:文汇报 时间:2024年12月20日)
相关链接:https://m.whb.cn/commonDetail/961703
来源 ▏社联科普处、文汇报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