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活动 > 专题科普 > 望道讲读会 > 正文

【望道资讯】望道讲读会第二十期: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美术史

发布日期:2019-11-11

 

        博物馆是充满文物和文化的地方,从古代的艺术品中,我们汲取知识的养分,获得思考的灵感。博物馆也是高雅、有情调的地方,能够给每个参观者穿越时空、与古人交流的体验。但是,我们在博物馆全看明白了吗?


        9月21日,望道讲读会在五峰书院举办第二十期讲座:“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美术史”。《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作者、上海博物馆馆员、人类学家张经纬带领听众从文物流动、变迁之路,看中国古人的艺术世界,从人类学的视角建立对中国美术史的再认识,找到图案、主题背后的深层联系。


上海博物馆馆员张经纬演讲

 

        《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是张经纬的大众通识作品。本书跳出历史叙事的套路,用文物背后的信息拼接出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用开放的多科学视角刷新我们的固有认知,串联起一条简明新颖的中国史脉络。


出自汉朝的博山炉是中国文物的重要渊源


        张经纬认为,中国的博物馆往往以青铜、陶瓷、书画、工艺作为分类标准,方便博物馆陈列文物,却不利于参观者了解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要通过一条线索将文物还原到同一个体系之中。


        张经纬指出,汉武盛世的铜制博山炉就是中国文物的重要线索。汉武帝热衷求仙问道,派遣探险者和船队寻找仙岛,“乃复东至海”,以“望冀遇蓬莱”。博山是《海内十洲记》中记载的仙山的统称,根据博山造型制造的香炉就叫博山炉。博山炉底座上用金线描绘出大海的波涛汹涌,上方则是起伏的山峦和陡峭的悬崖。燃香后,烟雾从博山炉的小洞中散发,好像群山峻岭中有仙气缭绕。


        求仙思想从宫廷流传到民间,就出现了陶瓷博山炉和一种墓葬器物:魂瓶。魂瓶是一个罐子,内里空心,罐子上有大量堆塑:下方是海浪和鱼群的造型,上方有亭台楼阁和人类生活的场景。博山炉是汉武帝眼中的仙境,魂瓶则是老百姓眼中的仙境。汉武帝希望生活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但老百姓心中的仙境仍然像今生今世一样热热闹闹。


博山炉造型的继承与故事叙事方式演变


        张经纬认为,中国的山水画和博山炉有许多相似造型:以山和水组成,上面是山,下面是小溪流水。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中,洛神从仙境来到人间与曹植相见。顾恺之如何表示仙境与人间的不同呢?人间才子曹子建生活的环境,由树木和山峦组成。而洛神的仙境场景有奇花异草和高耸的山脉。运用高耸的山脉、潺潺的流水或波涛汹涌的海浪来体现仙境和人间的分割感,这种观念和博山炉的情境有区别,但总体上一脉相承。


        在汉武帝时代,人们没有想象出从人间前往仙境的方法。东晋的《洛神赋图》里,神仙从仙境来到人间与才子相见。宋代《万里江山图》中,近景是茅草屋,中景是一个行色匆匆的旅人挑着担子在小桥上行走。他要去什么地方?在画面的远景,是一些高耸的山峰隐藏在云雾当中。可见,画家认为可以通过旅行从村落渐入深山,隐居山林。这是故事叙事方式的转变。


        后世画家开始寻求一种从人间到仙境的过渡的方式。有的是通过自己的脚步一点点进去,还有的是神仙驾珍奇异兽从仙境里出来,这又是一种新的故事叙述方式。唐代出现了一种器物:铜镜。它的正面非常光亮,没有什么纹饰。背面有很多奇怪的动物和造型。如何欣赏铜镜?其实,铜镜上一圈圈的同心圆,可以看作是博山炉俯视的图样。所以,铜镜的周边是海浪,中间有很多珍奇异兽,中心是癞蛤蟆。癞蛤蟆在中国古人的世界中,还可以替代月亮或者太阳的造型,说明这是制高点的位置。这种铜镜有一个名称是“海兽葡萄纹铜镜”。海兽充当了海中仙山摆渡使者的重要作用。所以,它在构图里不是毫无意义的装饰,而是讲述了故事。


        张经纬比较了明代青花罐与汉代的魂瓶不同的叙事方式。汉代魂瓶运用堆塑技艺,将泥人捏成立体的造型,贴在魂瓶上来描绘仙境,虽然费时费力,但也能讲出一个很圆满的故事。随着制陶技术发展,制瓷技术也逐渐进步,釉料、浅浮雕的造型出现了。所以明代匠人不需要捏泥人,人物造型和故事情节以绘图的形式表现。


博山炉构图与清代装饰艺术中的“海水江崖”


        清代贵族服饰的下摆,常饰海水江崖纹。海水江崖纹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纹样。在图案下端,斜向地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条,上有许多波涛翻滚的水浪,水中有瑞兽扮演摆渡者,并立一山石。这种构图再次回到中国非常古老的博山炉形象。


        张经纬展示了故宫地毯、石灯笼、光绪年间的万寿无疆碗等图片,其上都有海水江崖图案。不仅器物如此,在中国的古代建筑当中,也随处可见。中国古代山水画将立体的博山情景,画到了平面上。明清时期,能工巧匠将画卷上的内容以立体园林再现。江南园林有一些基本要素:山、水、亭子、一座沟通人间到仙境的小桥。后来宫廷把江南园林的设计师请到北方去,建造了颐和园等北方园林。


        博山、苏州园林的假山、《洛神赋图》里的山脉、明代的博山炉,虽然有不同的材质和来源,但是有着共同的起源。在艺术的源头上,就能找到博物馆文物背后的文化共通处。


问答环节


        提问1:博山炉构图作为一个IP流传了五千年,除此之外,有没有更加丰富多彩的线索将博物馆串起来?博物馆文物如何激起现代人更大的兴趣,与新时代的生活串联?


        张经纬:《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线索,例如天马。汉朝找天马的过程中,开通了丝绸之路,中亚的各种物质精神文化由此引到了中国。我们也可以开发更多的IP,充实博物馆里面的陈品,让展览更鲜明,有故事线。希望观众来听故事、发掘故事。


        提问2:两千年之后的人,会怎样介绍从今以后的中国艺术史呢?


        张经纬:要把古典美学和当代结合起来,其实难度蛮大的。我们尝试各种各样的方式让传统艺术与时俱进,融入到当下的生活。例如上博和迪士尼的合作,在青铜器的图案里面加入米老鼠的图案。希望两千年以后,我们还能很骄傲地说,我们今天是一个文化发达、传承延续紧密的时代。


        提问3:我们家都是艺术迷。想通过三五个博物馆看到中国美术史的脉络,今天特地想向张老师求一个路线图。


        张经纬:我们就先找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博物馆。例如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古代中国宫廷收藏基本分散在这三个博物馆。上博号称江南书画半壁江山。我们书画、青铜的收藏,也是整个江南地区数一数二的。

 

 

 

文、图来源 ▏社联科普处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