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活动 > 专题科普 > 望道讲读会 > 正文

【望道资讯】望道讲读会第十九期:“南宋是北宋直接延续吗”

发布日期:2019-10-09

 

        靖康之变瞬间摧毁东京梦华,南渡君臣怎样应对生存危机?


        9月15日下午,望道讲读会在五峰书院举办第十九期:“南宋是北宋直接延续吗”,邀请《南渡君臣》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虞云国,带领听众走进那段波澜壮阔又波诡云谲的岁月。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虞云国演讲

 

全面、准确、深刻认识宋朝、南宋与宋高宗时代


        虞教授首先谈到,宋朝在制度、精神、物质文化方面,“造极于赵宋之世”。宋太祖鉴于五代动乱,分散百官权力,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宋朝是一个文化高峰,理学、史学、宋词、书画以及科学技术领域硕果累累。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正如柳永所云:“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但是,宋朝的繁荣是否始终存续呢?虞教授指出,宋代320年的历史,是复杂、多变的,是分时段的,是多面向的。宋朝的“衰微”是在什么时期呢? 南宋是北宋直接的延续吗?虞教授认为,从皇统角度来看,南宋的确是北宋的直接延续。从政府制度和祖宗家法两个方面来看,南宋对于北宋没有颠覆性的改动。然而,南宋政权在立国初期,就处于存亡继绝的生死关头,而且在它以后存在的一百年间,也始终与金朝紧张对峙。因此,南宋在政治体制、统治策略以及官僚机器的运作方面有了重大改变。绍兴十一年,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确定了“绍兴体制”。因此,南宋并不是北宋简单、直接的延续。它在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态上面,有断裂性的表现。


        宋高宗时代,是宋朝中枢权力相对制衡的良性政体彻底逆转的转折点。北宋时期的君主官僚制度主要由三省六部、枢密院与三衙构成,皇帝的诏令要经过起草、审查才能执行。如此一来,军权、监察权和行政权得以互相制衡。然而,南宋朝政千变万化,无法适用运作成本较高的分权制度。华裔美籍历史学家刘子建先生,在《中国转向内在》里面提出君主官僚政体的四种模式。第一种是中央控制模式,是一种权力制衡的良性模式,所谓天子“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到了宋徽宗时期,就演变为第二个模式:宫廷的集权模式。朝政大事仅由皇帝与他选中的大臣共同商议。第三个模式叫专制模式。其定义是:决策由皇帝和他的代理人独断或共谋。绍兴八年,宋高宗启用秦桧作为唯一的宰相,正是处于这种模式下。绍兴和议达成后,朝野上下反对声音不断,南宋政治体制从此走向独裁模式。


        虞教授认为,对于宋朝、南宋,以及宋高宗,都要用一种全面的、客观的、理性的态度,去来考察、审视,这样才能够建立正确的史观。


绍兴体制论与转向内在说


        虞教授的新作《南渡君臣》中有两个重要内容:绍兴体制论和转向内在说。“转向内在说”出自刘子健先生的《中国转向内在》。公元12世纪初叶,从宋徽宗时代开始向内转,开启了“宫廷集权模式”。南宋文化,相较于北宋文化的朝气蓬勃,是内敛的。“绍兴体制论”,是日本学者寺地遵在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里所提出的概念。“绍兴体制”代表第四种君主官僚统治模式:独裁模式。


        宋高宗集中兵权,以消内忧外患。南渡之初,整个江淮流域满是溃军。金军步步紧逼,宋高宗不断南逃,从扬州逃到温州好不容易逃脱了追击,内部武将又拥兵自重。武将手握雄兵百万,只得再次拿出宋太祖“杯酒削兵权”的老方法。


        后南宋向金求和,形成权相局面。绍兴五年,宰相张浚收兵权以抗金兵,却一败涂地。金朝利用自己强大的武装力量,仍然对南宋形成巨大压迫。在这种情况下,宋高宗认为要尽快达成和议,只得寻找代理人收兵权、向金求和。曾因“北人归北,南人归南”的提议遭罢相的秦桧,在绍兴八年,却得到了宋高宗的青睐,被任为独相,全权处理有关与金和议和收兵权的事情,成为了宋高宗最得心应手的唯一的代理人。 


        绍兴和议签订后,南宋朝廷通过舆论宣传统一思想。从绍兴十四年开始,一方面宋高宗默许秦桧开始大规模的文字狱,对于有反对声音的官僚士大夫进行打击镇压。另一方面在舆论上宣传:所谓的“中兴”已经完成,绍兴体制就是中兴最好的保障。


写一部学术性、普及性与生动性兼具的历史读物


        在讲座最后,虞教授指出,历史应该走向大众。历史读物不仅要有学术性,也要让一般的非历史专业的读者也能够读得下去,也能够在里面得到启发。


        如何写一部学术性、普及性与生动性兼具的历史读物呢?他认为,第一是面的展开和点的深入。比如说读《南渡君臣》,就能对宋高宗这一朝的历史有一个基本“面”的了解。关于岳飞与宋高宗的书札往来,士大夫对秦桧的形象追溯,宋高宗所信任文武官员等问题,《南渡君臣》又进行了“点”的深入阐述。第二,要有学术个性和大众史学意识。《南渡君臣》这本书有学术的考虑,即用“转向内在说”和“绍兴体制论”这两个理论性的概念,对整个南宋史做一个全面的解释。但学术观点并不影响书的可读性。比如在《南渡君臣》的序言里,就引用了赵孟頫写岳飞庙的一首诗,也引用了文徵明写岳飞庙的一首词《满江红》,这样读者读起来更有味道。第三是超越一般的图文匹配。《南渡君臣》的每幅插图下面都有虞教授亲自写的一段说明文字,进一步阐述了书中正文所没有涉及的内容,延展了该书的内涵。

 

问答环节


        提问1:我看到一句话是:“崖山之后无中国”。您能帮我们解释一下这句话吗?


        虞云国: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说法是有问题的。厓山以后无中国这个说法,到底出自谁之手?有人认为可能是出自于日本,还有可能是说元朝初年的一些宋朝移民。日本也好,元初的宋朝移民也好,讲这个话,都有他们的立场和感情在。历史是发展的。“崖山之后无中国,清朝之后无中华”,是狭隘的。中国的历史,是五千年的历史,所以不能够在五千年里面,把元朝这一代割掉,把清朝这一代割掉。


        提问2:我想知道与宋朝同时代的国家的政体是什么样的?比如说日本还有西方。


        虞云国:宋仁宗时期相对制衡的君主官僚政制模式,在十一世纪中期,已经出现了它的雏形。大概和西方的大宪章时代处于同一时代。在西方,通过大宪章形成,生产方式的转换,进入大航海时代。种种因素综合,西方迎来文艺复兴时代、启蒙时代,很快走向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中国历史有自己沉重的包袱。君权独大的局面很难改变,因此往往这个时代的治和乱,兴和衰,取决于皇帝本人。宰相集权的情况,是君主集权的另外一种表现。这种情况,到了明朝乃至清朝更厉害。

 

 

文、图来源 ▏社联科普处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