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活动 > 专题科普 > 望道讲读会 > 正文

【望道资讯】2019望道讲读会第6期“魏晋风度与魏晋思想——刘大杰与《魏晋思想论》”

发布日期:2019-06-14

        6月1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望道讲读会在海派文化中心举办2019年第六期——“魏晋风度与魏晋思想”。本期讲读会由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比较研究会、海派文化中心承办,上海东方青年学社协办。

 

        刘大杰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史家、作家和翻译家。在治学道路上,他由创作走向翻译,由翻译走向研究,从外国文学研究转向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魏晋思想是20世纪上半叶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刘大杰先生较早关注这一论题并撰写了影响深远的专著。他指出,魏晋时代在中国文学思想发展史上是“带着革命的意义的”。本次讲读会特邀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刘强教授和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刘梁剑教授,与现场听友共同品读刘大杰先生名著《魏晋思想论》,畅谈“魏晋风度与魏晋思想”。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刘梁剑教授演讲

 

        首先,刘梁剑教授带着自己的一本满是批注、字迹俊朗的《魏晋思想论》来到现场,就这部作品进行了细致深入解读。“值此存亡绝续之交,吾人重思吾先哲之思想,其感觉当如人疾痛时之见父母也。”他援引冯友兰先生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这段话,将听者带回到那个烽火四起而大师迭出的特殊年代。那国难当头之际,也是刘大杰先生家境困顿之时,然而《魏晋思想论》的成书正是在这个时期。在这本研究古代思想的著作中,充满了刘大杰先生强烈的现实关怀。

 

        如何把握魏晋时代的精神特征?与汤用彤先生、宗白华先生、容肇祖先生等学者的概括有所不同,刘梁剑教授提醒听者注意本书对魏晋时期“浪漫主义”的强调。他首先详细分析了刘大杰先生书中所举曹髦在太学围绕《周易》《尚书》问题与诸博士的讨论,可以看到,时人做学问的态度是怀疑的、解放的,而不是把经典作为权威直接接受下来。在魏晋时期浓厚的论辩风气中,人们的态度往往是平和的。刘大杰先生认为,“比起我们今日的文学哲学论战来,那态度真是要高明多了”。刘梁剑教授指出了“论辩”与“论战”的不同,“论辩”不是你死我活、只求胜负的战争,而是谦虚地求解,在讨论中探寻更好的见解。这正是魏晋时期浪漫主义在怀疑精神与辩论风气中的具体呈现。

 

        与论辩相联系的玄思、清谈,刘梁剑教授认为,这是在美酒、药石、音乐等方面之外,魏晋人的另一种精神慰藉与寄托。积极地来看,这种对思想的纯粹兴趣是难能可贵的,其中不仅有理智上的对话,在言辞交流中还蕴含着美的追求。这也是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面向。

 

        就此,在跟随刘梁剑教授对《魏晋思想论》一书进行深度阅读之后,讲读会下半场刘强教授接着就魏晋风度展开了探讨。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刘强教授

 

        何谓魏晋风度?对学术嬗变中虚实相济的规律作简要介绍之后,刘强教授引用其著作《世说三昧》中的定义:“所谓魏晋风度,是指汉末魏晋时期形成的一种时代精神和人格理想,具体说就是指受道家学说和玄学清谈思潮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追求自然(与名教相对)、追求自我(与外物相对)、追求自由(与约束相对)的时代风气,以及由此在上层贵族阶层中形成的, 一种超越性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性的人格气度。”

 

        刘强教授归纳提炼了魏晋风度的三个面向及其各种表现:其一,追求自然,包括容止顺自然、思想尚自然、居止近自然;其二,追求自我,表现为方外求我、酒中求我、情中求我;其三,追求自由,通过隐逸、通过艺术乃至通过死亡追求自由。此外,他还谈到了包括清谈之风、服药之风、饮酒之风等在内的魏晋十二种风气以及冯友兰先生对名士风流的评论。结合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来看,刘强教授认为,魏晋风度非常值得今人借鉴学习。

 

活动现场

 

        在两位教授深入浅出的精彩主题演讲结束后,现场听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并踊跃提问。两位教授还分别就如何把握怀疑的度、阳明心学与魏晋思想的关系等提问一一作了回应。

 

 

文、图、来源 ▏社联科普处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