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科普活动 > 专题科普 > 望道讲读会 > 正文

【新闻报道】望道讲读会:让安静的阅读不再奢侈

发布日期:2015-08-24

来源:解放日报    时间:2015年08月24日

上海书展开幕首日,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在望道讲读会上就熊十力的哲学体系与嘉宾对话。

  ■本报记者 徐蓓

  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一种纠结的精神状况令人不安。一方面出版业似乎呈现出繁荣乃至井喷之势,另一方面平静的阅读却成为最为难得的奢侈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发起创办望道讲读会,其目的只有一个:让读书之风吹遍大地。
  ——刘世军(望道讲读会发起人、市社联副主席)

  一场讲座

  8月19日,上海书展开幕首日。
  作为望道讲读会2015上海书展的特别学术系列讲座之一,《熊十力:世界级的大哲学家——纪念熊十力诞辰130周年》 的讲座于上午9点30分在上海社联大楼群言厅准时开讲。
  现场观众济济一堂,主讲者是远道而来的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教授。
  郭教授一袭对襟白衣,颇有古风。他是国内研究熊十力先生的专家,著有《熊十力思想研究》《天地间一个读书人:熊十力传》《熊十力及其哲学》等书。
  “熊十力先生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学习,他只读了半年私塾,完全靠天赋和自学,成为新儒学思想的哲学奠基人。”郭教授的开场白,引发了很多观众的好奇。
  随着郭教授的娓娓道来,观众们得以一窥这位我国现代哲学史上具有杰出原创力和影响力的哲学家的一生。辛亥革命之后,面对西学的日渐冲击,中国文化越来越走入低迷,熊十力先生创建了“新唯识论”哲学体系,希望重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重建人的道德自我,以寻找失落的民族精神。
  熊十力先生不仅如是说,而且身体力行。他曾写道,“吾平生著述和笔札之属,字字从胸中流出”。其学品和人品,无不让人心生景仰。
  讲座之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陈乔见与郭齐勇教授就熊十力的哲学体系进行了深入而精彩的对话。随后,郭教授回答了现场观众提出的问题,幽默风趣、史料详尽的解答引来阵阵掌声。
  尤其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讲座现场还来了一位特别的嘉宾——熊十力先生的孙子熊申。听说这次讲座的消息,熊申先生特地从山东胜利油田连夜赶到上海参加活动。他激动地表示:“我一直想听郭齐勇教授的课,今天终于在上海完成了心愿。”在现场,熊申先生还和大家一起分享了记忆中有关祖父的往事。
  一场讲座,让人感受到的是那曾经风云际会的人生和真知灼见的思想。

  一段发起

  就在一年前,2014年8月13日,也是上海书展开幕首日,望道讲读会的第一场讲座浓墨登场。
  谈到望道讲读会成立的初衷,市社联副主席刘世军说道:“针对学界的浮躁之风,我们希望倡导一种安静读书的风气。”
  由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新闻出版局、中共黄浦区委宣传部、东方青年学社等共同举办的这个讲读会,以《共产党宣言》 第一位中文全译本的译者陈望道的名字来命名,陈望道先生也曾是上海社联的第一届主席。而用“望道”命名的另一层用意,则是因为这二字承载的文化意义深远。在通往梦想的路上将阅读进行到底,阅读在,希望就在。“望道”也象征着对理想的内在守望。
  为此,望道讲读会以“十年读书,以启学林。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为口号。其中,韩愈《进学解》中的“沉浸浓郁,含英咀华”,一直是历代读书人的向往。这四句话,准确地表达了望道讲读会的宗旨。
  具体来说,望道讲读会以讲读哲学、历史等社会科学为主要内容,以古今中外学术大家的诞辰、学术名著以及学术新作的出版等周年纪念为依据,来确定不同的主题定期开展讲座。讲读会的会场基本固定在位于淮海中路的上海社联大楼内。以哲学、历史为主讲对象,望道讲读会恰好与不远处主打文学的思南读书会既形成错位,又相互呼应。
  2014年8月13日至19日,望道讲读会的第一个系列学术讲座连开七场,一炮打响。这其中包括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袁志刚主讲的“资本的逻辑及其不同命运——纪念 《资本论》 第三卷出版120周年”、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高瑞泉主讲的“严复与中国道路的探索——纪念严复诞辰160周年”、复旦大学中国发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张维为主讲的“邓小平时代与中国大转折——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熊月之主讲的“重读有学问的革命家——纪念章太炎诞辰145周年”、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谢遐龄主讲的“康德哲学的现时代光芒——纪念康德诞辰290周年”、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人文研究院教授杨国强主讲的“国耻激生的思想丕变——甲午战争120周年再思”和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洪涛主讲的“后繁荣时代的政治思想家——纪念马克斯·韦伯诞辰150周年”。
  之后,望道讲读会进入了常态化运作,今年陆续推出了“文化中国: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北斗错落长庚明: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天空”等系列学术讲座,旨在打造一个“博约兼顾、广深结合”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塑造一个引领大众阅读的文化符号。

  一个目的

  望道讲读会,以讲和读为形式,目的只有一个:让读书之风吹遍大地。
  每一期的望道讲读会,观众多则达150人,少则七八十人。规模虽说不上大,但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位观众都是望道讲读会的忠实拥趸。他们或对主题人物或对这期命题有着浓厚的兴趣,急欲一探究竟。
  2015年“文化中国”系列学术讲座中,曾经有一期的主题为《考古学视角下的“中国”诞生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夏商周考古研究室主任许宏教授主讲。来自北京的许宏教授在讲座中连声说道,他没想到前来听讲的观众这么专业,所提的问题这么有水准。
  这些观众中,有大学应届毕业生,有中学历史老师,也有专业研究者,他们大多热爱读书,并热切期望通过聆听国内著名研究专家的讲座,进一步拓展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于是,望道讲读会在讲学之外,还每期根据不同的主题推荐阅读书单,让观众在讲座之外,还可以有更多的收获。
  随着“书香思南 人文中轴”的蔚然成形,以及政府搭台、各界参与的进一步打造,望道讲读会将会让越来越多的观众沉浸在浓郁的书香氛围中,享受含英咀华带来的快乐。

 

望道讲读会部分主题讲座 推荐阅读书单

    1.讲读内容:《熊十力:世界级的大哲学家——纪念熊十力诞辰130周年》
  荐书人:郭齐勇(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新唯识论》 熊十力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原儒》 熊十力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体用论》 熊十力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熊十力哲学研究》 郭齐勇
  人民出版社2011《熊十力传论》 郭齐勇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讲读内容:《金岳霖:中国现代逻辑学与知识论的开拓者——纪念金岳霖诞辰120周年》
  荐书人:胡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逻辑》 金岳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论道》 金岳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知识论》 金岳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道与真:金岳霖哲学思想研究》
  胡军人民出版社2002

  3,讲读内容:《冯契:现代中国哲学的杰出开拓者——纪念冯契诞辰100周年》
  荐书人:张汝伦(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 冯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逻辑思维的辩证法》 冯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人的自由和真善美》 冯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冯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讲读内容:《冯友兰:一位真正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中国哲学家——纪念冯友兰诞辰120周年》
  荐书人:田文军(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史》 冯友兰
  商务印书馆2011《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
  人民出版社2001《贞元六书》 冯友兰
  华东师范大学1996《追忆冯友兰》 郑家栋 陈鹏选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阅读解放日报PDF原文: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resfiles/2015-08/24/zyk22-24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