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活动 > 正文

“上海市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论坛综述

发布日期:2014-10-14

    9月20日,以“上海市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重要问题研究”青年学术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理科大楼召开。此次会议是上海市社联与市劳动保障学会的学术活动合作项目,会议由市劳动保障学会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承办。上海市社联学会处王克梅处长、李嘉俐同志,市劳动保障学会秘书长陈卫国,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石云教授、路锦非副教授、余飞跃副教授出席本次会议。来自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山东英才学院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行政管理系和教育管理系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共约60人参加会议。
    会议首先由上海市社联学会处王克梅处长、市劳动保障学会陈卫国秘书长分别致辞。市劳动保障学会社会保障专业委员会秘书、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曹艳春副教授主持会议。
    会议主题是“上海市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重要问题研究”,分为“收入调节与管理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险城乡一体化”、“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综合研究”、“城乡一体化评估与存在问题”五个模块进行探讨。与会学者以五个模块为重心,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涉及到的许多重点问题发表精彩演讲。
    关于收入分配与管理城乡一体化,石云以工资集体协商作为突破口,对上海市收入分配城乡一体化问题进行分析。她认为,上海市现阶段工资集体合同存在劳方主体不清、要约与应约程序不明、审议程序缺失、标准低等问题,上海市要实现收入分配城乡一体化,就要从法律保障、政策约束、运行机制转型等方面构建工资集体协商生态链。同济大学薛泽林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对上海市收入调节与管理政策制度城乡一体化进行探讨。他认为,导致人群之间收入高低快慢差距的主要原因是非主观因素,所以应该明确政府职责,以跨部门协同治理的方式为社会提供底线服务来落实收入调节与管理政策。华东师范大学白斯琴认为现有的社会救助制度存在救助范围窄、救助水平低、救助不公平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社会救助制度的城乡一体化,所以要通过城乡救助分别标准、分类施保、完善社会救助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化建设和部门监督等措施促进社会救助制度的城乡一体化。华东师范大学刘杰提出将社会福利概念扩大,把第一次分配中注重效率和公平从而达到全体国民福利的增加作为新的思路,发展普惠式的、城乡一体的社会福利。华东师范大学何磊认为上海市达到城乡管理一体化的前提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规范政府行政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于社会保险城乡一体化,上海财经大学王国洪博士认为,我国失业保险金在筹资上采取失业保险模式,在待遇发放标准上采取失业救助模式,参保人的权利和义务出现严重的不对等。我国要坚持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通过扩大失业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失业保险金标准等措施促进我国失业保险的城乡一体化。华东师范大学吴亚伟认为我国工伤保险补偿标准存在地区差异,其可能的原因是各地的工伤保险基金收益不同以及待遇支付的主体不同。华东师范大学李亚茹发现我国生育保险在生育津贴、医疗费用等方面存在严重的城乡差距,认为生育保险的城乡一体化需要使生育保险依托于城镇职工或城乡医疗保险并且要增加个人责任。华东师范大学乔宁波运用软系统分析方法对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进行了研究,认为城乡医疗保险一体化即在政府主导下为保障城乡居民在医疗、预防、保健服务待遇上享受同等的机会和权利。余飞跃对此模块进行了总结发言,认为“社会保险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个大课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逐步推进。
    关于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华东师范大学路锦非副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汪润泉,华东师范大学陈永胜、李凌霄、侯冰分别进行相关研究并发言。路锦非认为上海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体制应该是基于原有各项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实现“社保合并”,并当注意原不同类别制度下的福利水平平滑对接,防止民众的大额福利损失。汪润泉认为,在养老保险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由地方特色、地区差异造成的地域化。李凌霄通过对我国养老保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城乡一体化基本养老保险顶层路径图。陈永胜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背景提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有效整合现有制度、规范社会养老服务的管理以及辅之以相关配套设施等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思路。侯冰在帕森斯AGIL模式的基础上对社会学范式的养老服务体系进行了思考,认为养老服务体系应该是在政府的支持下由个体自助、家庭照护、社区照护、邻里互助等构成的体系。
    关于城乡一体化综合研究,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讲师戴建兵、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王琳琳、谷梦琴、李源媛、金晨、刘璐、汪婷进行了各有侧重的分析。戴建兵对挪威、韩国、日本等国家的城乡一体化从政策倾斜、国家立法、区域协调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我国应该通过完备城乡一体化相关立法、政策向农村倾斜、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等措施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王琳琳认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应该注重信息的作用,并加强信息的共享。谷梦琴则强调立法在城乡统筹中的规范和引导作用。李源媛认为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是推进城乡一体化与减少贫困的重大战略问题,所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处理好失地农民、农民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金晨通过分析国内各地区统筹城乡教育改革的实践,提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等措施促进教育的城乡一体化。刘璐则重点分析了上海市城乡老年教育一体化的问题,认为应该尽快完善制度赋权,实现制度的同等增能。汪婷对城乡一体化文献从研究内容、实践层面进行了总体梳理评析,为学界清晰呈现出城乡一体化的研究现状。
    关于城乡一体化评估与存在问题,山东英才学院讲师王建云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桂存慧、杜秀丽对相关问题发表见解。桂存慧认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目标不同于城乡公共服务等值化绩效目标,也不同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它要凸显农村公共服务与城市的对接、并轨和融入。杜秀丽对度量城乡一体化程度的指标设计进行了研究,根据多个角度设计了基于城乡发展中不同领域的详细指标。王建云从政府、农民、财富、教育、人脉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城乡一体化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具体存在农村教育人才匮乏、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社会保障还未健全等问题。
    综上所述,此次研讨会对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或已经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剖析,形成了很多有一定见解的观点,提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中一些有益的建议和思考,丰富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理论研究的内容。(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