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9-06-30
4月23日,市领导科学学会党政领导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与南汇区康桥镇党委共同举办“现代领导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研讨会”。专家学者、有关领导5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会上,康桥镇和金山区枫泾镇领导作了交流发言,介绍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经验和思考。与会者对此进行了讨论。
领导要注重实施中规划、统筹、协调三要素 青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党委书记梁海虹认为,一是领导在考虑问题、安排工作时不能总以城镇化区域为中心,而要在城镇、乡村统筹兼顾方面下功夫。二是对城乡一体化建设不能仅停留在原则意见层面,而要有具体的目标任务和行动计划。三是在保持农业持续增长前提下,逐步缩小农村人口。四是大力发展中小城镇经济,提升中小城镇就近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五是在高起点、高水平上进行规划,避免低水平与重复性建设。六是制定中小城镇有效吸引人才的政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七是提高市容环境管理水平,为城镇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八是平等对待已长期居住于城市中的农村户籍人员。九是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思想、组织保障。
提升解决“三农”问题中的领导力 中共南汇区委党校侯喜华提出了提升解决“三农”问题领导力的新思路:一是全社会树立“以农为本”的理念。中国有8亿农民,树立“以农为本”的理念有两层含义:(1)以农业为本。中国要保证13亿人口吃饭,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工程和农副产品的供应,同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以农民为本,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准。二是促进各项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真正到位。研究与完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配套到位;创新现阶段还没有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填补到位。三是从体制机制上确保推进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建立更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机制;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和配备机制;健全鼓励农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的机制。
城乡一体化重在实现更多的新市镇延伸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吴涛认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应进一步实现“四个延伸”:一是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要实现向建设更多的社会主义新市镇延伸;二是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要着力延伸一个让更多的农民、镇民、市民更好地分享工业化和城镇化成果的平台;三是在继续深入总结康桥、枫泾等特色乡镇的领导经验和发展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延伸出“中国模式”、“中国经验”的新亮点;四是在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中延伸出一条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抵御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创新之路。
把握四对关系,形成特色发展模式 市社联科研处副处长陈小兵提出,要把握好四对关系:一是加快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既要加速推进步伐,又要避免把城乡一体化片面地理解要减少甚至取消农村。二是一体化中的经济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的关系。我们在发展经济提供强大物质基础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和加强政治、社会和文化建设,防止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以新的形式出现。三是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充分尊重、保护和体现农民的正当权益,发展他们的主体作用。四是一体化发展与差异化发展的关系。城乡一体化不是简单模仿,而是体现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克服现代城市病。
自由流动、外部支持、外力推动三途径解决城乡发展失衡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王华认为,改变城乡发展失衡有三种方式:一是自由流动。其一是“实现了身份的转换”,从农村人变成城市人,其二是没有实现身份的转换,从农民变成了农民工。二是通过外部支持给予生活在农村里的人以发展机会。三是通过外力推动,把城市空间扩大。通过农业向工业转移、农村向城市转移加快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他认为,政府应当调动“人”的生产、生活能量,通过人的发展使其成为国家和地方发展的建设者,城镇政府的管理模式也要实现“从乡到城”,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
学会会长奚洁人指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课题。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延伸,是农村发展的提升,整个实践过程也是检验各级领导者能力的度量衡。
(金荣根)
来源:《社联通讯》(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