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9-03-10
2008年11月13日,市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研究会举行题为“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城市建设与管理”学术研讨会。
上海社会科学院戴晓波认为,30年来上海的投资结构向城市发展方向转变,基础设施供求矛盾得到较大改善,但基础设施的需求结构、需求水平以及供给能力、供给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上海的未来发展继续需要加强投资和提高管理水平,需要依靠科技发展。他指出,投资建设的重点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环境建设,三是资源和能源,包括水资源中的河道整治、污水处理、水循环;还有燃气和新能源利用包括节能、热电联产、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设施建设和利用。
原上海市经济决策咨询专家王寿庚总结了上海利用外资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经验:一是坚持间接与直接利用外资同时并举战略取得重大成果;二是坚持“借鸡生蛋”、“滚动开发”战略,实施中外合资联手建设开发区和工业区模式十分成功;三是坚持“金蝉脱壳”、“盘活存量”战略,促进“以老建新”,具有改革创新性;四是坚持利用外资,促进旧城区改造,使城市旧貌换新颜;五是坚持“东西联动”发展战略,推动浦东、浦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高速迅猛发展;六是坚持利用间接外资项目“捆在一起”、“综合还债”战略,得到国际金融界高度赞赏;七是坚持“国别构成多元化”、“全社会公开招标”战略,走国内国外融资市场化道路取得积极成效。
上海财经大学丁健在会上作了专家点评。他分别点评了每篇发言的主要论点、论述方法与特点以及其中蕴含的新思路、新观点等,并指出本次学术研讨会在三个方面取得了成效:一是研讨会对30年来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领域的改革开放历程作了回顾,对这一时期的有益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总结,展示了30年中这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人振奋,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二是研讨会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主题,阐述了科学发展观在推进城市建设中的理论意义,并且介绍了不同部门和单位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给与会者很大的启迪。三是研讨会积极倡导自主创新和深化改革。自主创新和深化改革是未来推进上海城市投资与建设领域按科学发展观要求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主要动力,也是在这个领域建立坚实微观基础的重要途径。通过自主创新,提高竞争能力;通过深化改革,提高建设效率,为今后上海的城市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会议自由发言阶段,多位同志争相发言,围绕上海城市建设与管理的课题作了探讨。
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柴荣华指出,交流发言和入选论文都呈现出学术观点创新、研究方法创新的特点。他要求广大会员继续对研究会工作给予支持。
(市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研究会)
来源:《社联通讯》(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