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活动 > 正文

上海的金融界研讨创新与发展

发布日期:2008-12-30

        10月15日-17日,市金融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2008上海金融论坛”。论坛主题是“改革开放30年--金融创新与发展”,分设“零售银行业”、“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银行卡”和“私人股权投资与金融发展”四个会议。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副主任、上海分行行长、市金融学会会长胡平西指出,上海金融业在改革开放30年中取得了非凡成就。一是金融业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07年末,上海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突破3万亿元和2万亿元,比1978年分别增长了125倍和140倍。上海银行业总资产超过4.76万亿元,占全国比重9%,接近当年全市生产总值的4倍。二是金融业整体竞争力持续增强。资产质量不断改善,不良贷款连续六年实现“双降”。三是各类金融机构不断聚集。截至2007年末,上海市金融机构总数达604家,其中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131家。上海基本确立了外资金融机构主要集聚地的地位。四是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不断深化。证券、期货、黄金、金融期货交易所,以及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中国银联等机构相继落户上海,为各种金融产品的交易搭建了坚实的平台。截至2007年末,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不包括外汇市场)达到132.75万亿元,占全国成交量的82.73%,上海已初步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交易中心。五是金融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实现了从央行独家管理到多家监管机构分类监管的转变,强化了专业监管,维护了金融秩序的稳定。
        胡平西结合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内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指出:一是正确处理加强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形成监管和创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二是在创新中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丰富金融市场工具,优化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加强各类金融市场间的联动,促进各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三是切实加强金融机构创新能力建设。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针对金融创新制定严格的内部评价体系。四是以创新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整合各种资源,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交易结算清算平台,增强上海金融市场的承载能力和适应能力。同时,要提高金融创新的信息透明度。五是以创新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紧紧依靠政府,抓住上海经济金融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机遇,使上海的法制环境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要求相适应。积极改善金融争议解决机制,加大仲裁机构建设力度。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完善的信用采集、信用评级和失信惩戒体系。
        中共上海市金融工委副书记吴建融在致辞中指出,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上海金融业在改革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上海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要继续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就必须鼓励金融创新,坚持金融对外开放、未来几年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上海将在完善金融市场层次和结构、推进金融工具和产品创新、完善投资者结构、加大金融对外开放、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监管方式等多个方面争取先行先试,为上海金融发展寻找新的机遇。另外,上海还将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出台金融人才引进政策、规划金融集聚区域、发展完善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法治环境、健全创新金融监管方式等,为上海创造一个更加良好的金融发展环境。美国金融危机启示中国金融发展决不能脱离实体经济,金融业不能“自娱自乐”式地发展,必须在信用与杠杆放大风险可控的状态下发展,但也不能因此就放慢速度。从性质上看,美国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业对实体经济需求供应过度造成的;从市场的原因看,金融业对实体经济需求供应过度则是由于监管不利以及围绕监管环节失控导致。短期看,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影响较小,在可控范围内。但从长期看,对我国未来金融模式发展影响较大。中国金融与美国金融对实体经济供应过度的阶段完全不同,国内金融业仍然处于短缺的状态,金融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的软肋,所以仍然必须抓住机会,加快发展,注重人民币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在市场体系建设上有新的突破。
        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发表题为《努力强化创新监管,扎实推进银行业创新》的演讲。他指出,从美国近期的事件可以看出,过度的金融创新,并且缺乏恰当有效的金融监管,很有可能带来一场金融风暴,就算是“亡羊补牢”,也会付出很惨重的代价。中国银行业监管当局对于创新一直坚持“鼓励与规范并重、培育与防险并举”的创新监管原则。诚然,金融衍生产品的不当和过度创新是此次金融危机蔓延扩散的原因之一。但金融创新的大门不可能,也不应当关闭,金融创新仍然是中国银行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根本源泉。在未来面对越来越激烈全球化竞争的情况下,中国银行业唯有通过创新,才能生存、发展、壮大。作为监管者,仍然鼓励银行业在把握科学规律、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金融创新,同时,也将不断为银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制度性、基础性的支持和服务。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对于引起的跨市场间金融连锁反应,如何做好不同市场间的金融监管工作,很值得监管部门借鉴和反思。金融创新中监管者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是: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可靠的金融安全网;金融机构发挥创新主体作用;金融混业经营。当前,应不断探索创新监管方式,逐步推进激励相容监管理念,实施金融创新差别化监管,进一步加强透明度建设,强化对银行业机构的持续监管,逐步建立和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业务违规约束机制。
        上海证监局副局长韩康在题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推动资本市场创新发展》的演讲中指出,资本市场创新发展需要持续深入地推进基础性制度建设。当前,影响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全流通环境下市场运行机制正发生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逐渐加大,客观上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我国资本市场阶段性和制度性特点,将基础性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一要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二要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结构。三要全力推进资本市场法制建设,严格行政执法。四要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和投资者教育。
        会议期间,还安排了多项讨论交流活动。通过开展讨论、提问、对话、圆桌会议等,对如何引领零售金融服务走向市场、零售银行市场中的外包业务、私人银行家的角色定位、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管理和欺诈交易防范、亚太地区的预付卡市场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阐述,为中外金融家和金融机构提供了良好的沟通与合作的机会,也为进一步发展上海金融业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有益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