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8-01-03
上海师范大学和市哲学学会于11月11日联合举行“科学发展观是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研讨会。上海哲学界的近50名专家学者到会研讨,哲学学会会长陈章亮教授主持会议。
与会学者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抗击“非典”的2003年里,党中央召开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又经过近几年来的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从而构成了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和突出贡献。胡锦涛总书记对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的丰富内容作出了精辟概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既鲜明又深刻地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所蕴涵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辩证统一关系,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阶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活生生的辩证法。哲学工作者要结合新的实践进一步深化研究。
有学者从系统定位、理论架构、哲学内涵与方法特征等多维视角对科学发展观作了评述。这位学者认为,科学发展观的贡献在于:一是对于什么是发展作出了科学解答;二是对于为什么要发展作出了科学分析;三是对于怎样发展作出了科学探索;四是对于怎样评价发展也作出了科学判断,并提出了不断深化发展的标准。诉诸哲学视野研究科学发展观,可以从辩证法、价值论、认识论和历史观诸方面展开。例如发展中的一系列关系,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目的与手段、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客观性与主观性、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改革与稳定、人口—资源—环境等等;又如发展概念的价值阐释、发展目的的价值规定、发展主体的价值定位、发展动力的价值寻求、发展方式的价值判断、发展决策的价值选择、发展思路的价值评估和发展结果的价值评判。从方法特征上分析科学发展观,具有主体性的三维指向:在纵向上体现着承继历史和运筹未来;在横向上体现着世界眼光和中国特色;在竖向上体现着求真务实和开拓创新。
有学者在发言中谈到,党的十七大是新中国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政治家主持的党的重要会议,本身就体现了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和科学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意义,十七大报告体现出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鲜明的创新思维特征。这具体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社会整体思维;二是和谐发展思维;三是人民本位思维;四是实践生存思维。
有学者在发言中指出,党的十七大以“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为统摄,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重要的治国理政指导思想,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使之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具体展开则表现在:一要强化民主理念;二要强化民生理念;三要强化文化理念;四要强化党的建设理念。十七大报告所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理念更全面、更深刻地体现了“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具体目标,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有学者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讲究主体的大局意识和长远眼光,讲发展要以大局和全局为重,有时还需要牺牲一些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要舍得放弃,有所失才能有所得,有所退才能有所进,要研究发展的辩证法。面对目前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以分析、研究和化解,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做到两个结合:一是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既解疑释惑,又排忧解难;二是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心理问题相结合,梳理情绪要耐心细致,循循善诱。
(李家珉)
来源:《社联通讯》(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