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活动 > 正文

记“历史记忆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07-05-28

        4月20日,市历史学会“历史记忆与当代社会”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年会在浦东干部学院教学中心召开。参加本次年会的有学会会员及沪上出版传媒业专家等50余人。
        复旦大学历史系朱荫贵教授作《日本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新趋势》的报告。朱教授以日本研究中国经济史中的两个观点和三个领域介绍了日本研究中国经济史的趋势。这两种观点是中村哲教授提出的“中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概念以及滨下武志提出的“亚洲经济圈”的理论。前者指出了后发展国家进入先进资本主义社会的可能性,后者强调了地域经济圈的作用,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观点。
        华师大历史系沈志华教授作了《国际冷战史研究的前沿问题》的报告。沈教授指出,国际冷战史研究走出了国际关系史的范围,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并向社会学的方向发展。随后,他又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国际冷战史的资料情况以及利用最新解密的外交档案进行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满志明教授作了《有中国特色地理学的过去与未来》的报告。满教授简要介绍了复旦历史地理所的概况,阐述了过去5年间历史地理所的学术成果以及与哈佛大学合作的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况。他还指明了未来历史地理所的发展方向:优化学术结构,继续推进数字化建设。
        上海大学谢维扬教授作了《中国上古史方法问题的讨论》的报告。谢教授认为上古史方法问题与上世纪的“古史辨”问题相关。他回顾了1990年代以来历史学界对古史辨运动方法的讨论,他举了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一文以及此后顾颉刚弟子刘起  关于古史辨运动方法的争论。他结合2006年召开的“纪念《古史辨》第一册出版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的感受,指出这样的争论是有意义的,是为中国古史研究提供方法,此外,地下出土的文物也为这种争论提供了便利。他希望青年学者多加努力,为古史的繁荣作贡献。
        来自浦东干部学院的黄颖作了《历史文脉存续与现代城市发展——以上海“新天地”为例》的报告。她以新天地的运作机制、功能转换以及改建原则等特点为例,结合近年城市改造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谈了自己对文化遗产与历史文脉存续之间的关系。对于“新天地”模式的启示,她认为,城市的管理者要准确把握城市的历史文脉来促进城市特色发展,以文化自觉精神来推动城市文明的进步。
        市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纪霖教授作了关于2006年度历史学会的工作报告。

(葛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