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团体 > 学会动态 > 学会活动 > 正文

和谐精神是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发布日期:2007-02-16

        上海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6年12月6日召开以“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为主题2006年学术年会。150名会员参加。
        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华东师大周尚文教授认为,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决定,明确地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联结在一起,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在科学社会主义的语境里,“和谐”两字是比较少见的。在《共产党宣言》中,没有直接使用“和谐”一词来描绘未来社会的特点,但马克思认为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界定为“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都把和谐社会看作理想状态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上海商学院韩狄明教授认为,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反映了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有两点是需要反思的,一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强调斗争哲学;二是在人同自然的关系上,不顾自然与环境的承受能力一味强调以GDP为标志的发展。这两种倾向导致了人与人的冲突并引起人与社会的冲突进而造成各文明之间的冲突,以及人与自然的冲突引起人外在的对自然崇拜的丧失转而造成人的内心的冲突。多种冲突直接引发了道德危机、社会危机、价值危机、生态危机和精神危机。和谐还是毁灭,从没有像今天这样现实和紧迫。那种以控制自然资源、争夺自然资源为中心,社会和自然不和谐,使自然和社会都付出代价的现代性的发展模式已经进入了死胡同,和谐社会就是那种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双赢、人与社会双赢,把自然代价和社会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的发展。所有的不和谐从根本上看是由人与人的不和谐而触发的,因此从本质上看,在国内,和谐社会的主要基础就是确立我国各主要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关系。
        政治和谐的双重价值考量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孙力教授认为,和谐的社会靠和谐的制度安排、和谐的政治为之保障和提供支撑,这种保障和支撑不仅是不可或缺的,政治和谐不仅仅具有工具性价值,它还直接就是社会和谐追求的重要内容。在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央对和谐社会所作的28个字的概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反映政治和谐的要素不仅赫然处于首要的位置,而且占据了主要的内容。
        从社会和谐的理想追求考察政治和谐,可以认识到,民主、法治、人权等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也是政治和谐的核心要件。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民主把更多的人纳入到国家和社会治理中来,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从法治来看,它追求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有序化,排斥随心所欲地运用权力,这也是安定社会的重要机制。法治发展的历史,也是人民自由扩展的历史,社会和谐增加的历史。
        从人权来看,它本身就是伴随着社会进步而来的反对剥削和压迫、追求平等的产物。恩格斯分析得很精彩:“社会的经济进步一旦把摆脱封建桎梏和通过消除封建不平等来确立权利平等的要求提上日程,这种要求就必定迅速地扩大其范围。所以这种要求就很自然地获得了普遍的、走出个别国家范围的性质,而自由和平等也很自然地被宣布为人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市委党校袁秉达教授认为,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国家富强、高度民主和文明、人民幸福的和谐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现,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向,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价值理念、原则和目标。我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把“社会和谐”和“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强调和推进,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
        分配公平与反腐倡廉
        华东师大郝宇青副教授认为,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而人又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还要进一步回答:在社会生活中人的基本状况、人们的相互关系状况是怎样的?物质资料是怎样生产和分配的?其结果是社会的两极分化、普遍贫穷,还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复旦大学浦兴祖教授认为当前最为突出的不和谐因素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人民群众最不满的“分配不公”,在于两方面:一是,一些人昧着良心违法经营,一夜暴富;二是,一些人凭借手中公权大肆侵吞公共资源。事实上,前者背后也往往有官商勾结,公权腐败。这使得官民关系趋于紧张,对于社会和谐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此,反腐倡廉,管住公权,成了克服分配不公,化解官民矛盾,减少不和谐因素的一项当务之急。反腐倡廉要取得成效,须重视整体战略。本人从新加坡、香港的肃贪经验中感受到,“四不”战略是可取的,即:多管齐下,促使官员“不必贪”、“不要贪”、“不敢贪”、“不能贪”。这与中央确立的“制度、教育、监督”“三重”战略,是基本一致的。另外是否可以考虑其他一些配套措施如削权、分权、较高的养老保证金、增大贪污腐败的风险成本等。
        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
        上海师范大学舒运国认为,没有“和谐世界”,就无法构建“和谐中国”,“和谐中国”与“和谐世界”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当然没有“和谐中国”,也不可能有“和谐世界”。
        从历史经验与当代国际形势发展来看,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是“和平”。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维护世界和平,反对战争,尤其是要反对那些无视他国主权的侵略战争。
        会议还研讨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等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