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联工作 > 正文

发挥学术社团功能 繁荣发展社会科学--市社联举办学会学术活动月取得显著成绩

发布日期:2009-11-27

        2007年上海市社联创办了学会学术活动月,每年举办一届,到今年已经举办三届。每届学术活动月期间,社联所属的160多个学会、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围绕活动月的宗旨和主题,结合各自学科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举办研讨会、座谈会、报告会、学术论坛、高层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交流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发挥学术社团的功能,推动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学术活动月的概况
        每届学会学术活动月,市社联都精心设计学术活动月的主题,广泛组织各方参与,积极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学术活动的规模、数量、质量不断增长,工作水平逐年提高。
2007年11月,社联把学术活动月作为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的板块之一正式推出。这届活动月以“当代中国: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为主题,包括73场学会学术活动,如市经济学会的“制度转型?经济发展?和谐社会”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市社会学学会的“社会转型与社会建设”学术年会、市中共党史学会的“中国共产党与上海社会组织”学术年会、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的“统一战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年会、市城市经济学会的“上海城市管理与发展创新论坛”、市社区发展研究会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社区参与和认同”研讨会,等等。
        2008年11月13日,市社联、市委党校、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共同举办“改革开放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研讨会,拉开了第二届学术活动月的帷幕。这是社联首次举办学术活动月开幕式,并且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第二届学术活动月以“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理论创新,培育公共平台”为宗旨,包括107场学术活动,如市哲学学会的“马克思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命运与青年哲学工作者的使命”研讨会,市政治学会的“中国政治发展30年”研讨会,市历史学会的“‘新视野’青年学术研讨会”,市法学会的“法学理论与法治实践”研讨会,市国际关系学会的“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外交??机制?挑战”研讨会,等等。
        2009年10月21日,第三届学术活动月正式开幕。本届活动月共举办123场学会学术活动,包括研讨会、座谈会、报告会和论坛等,在哲学、经济、政治、社会、历史、文化、教育、国际关系等众多学科领域展开。这些活动既有基础性理论研讨,又有关于我国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应用性研究,充分反映上海社科界对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层思考和研究成果。如市历史学会的“上海会所史”研讨会,市美学学会的“中国美学史研究观念与路径更新”研讨会,市伦理学会的“金融危机的伦理反思”全国学术研讨会,市卫生经济研究会的“华东卫生经济协作会暨医疗卫生改革”研讨会,市炎黄文化研究会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专题研讨会,等等。
        二、学术活动月的成效
        经过数年不懈努力和各方积极参与,学术活动月已经成为展示学术社团风采,促进学科学术交流,培育城市文化品位的品牌活动,是上海社科界学术研究和交流的重要工作平台。
        (一)搭建学术研究的平台
        学术功能是学术社团的基础性功能,学术性是学术社团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离开了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功能,学术社团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学会要始终坚持以学术为基、为本、为根。学术活动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进理论创新的主调,组织社科界各路大军在各自学科领域背景下,围绕活动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交流活动,学术质量和含量不断提高,得到了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支持。
        (二)构筑学术交流的渠道
        三年来,学术活动月从最初的73场到如今的123场,不仅活动数量逐年提高,专家学者的参与面不断扩大,而且学术质量和学界影响也与时俱进,营造出“学术民主,开放包容,百家争鸣,繁荣共进”的浓厚氛围。在学术活动月的平台上,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社团围绕主题,展开观点交流和思想互动,倡导学术批评和反批评,尽显人文风流,展露学术芳华,为上海的学术文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展示学术繁荣的局面
        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市社联所属的学术社团都积极参与学术活动月。以本届为例,社联所属的160多个社团几乎都在活动月期间举办活动,反映了社科工作者高涨的主动性、积极性。学术活动月既有基础性研究,也有为党和政府决策咨询服务的应用性研究;既聚焦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关注整个国家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还有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的变化趋势的研判,呈现“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
        (四)培育社科发展的力量
        学术活动月的学术成果全面反映了学会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学术活动主题设计能力、学术讨论策划能力以及群众性学术活动组织统筹能力等,这些能力与学会自身建设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学术活动月成为集中检阅、相互促进和全面提升学会的学术水平、组织水平的平台。许多学术社团把学术活动月作为催生学术成果、发现学术新人的重要舞台,从自身实际出发,开展以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活动,扩大青年学者的影响力,培育青年学术骨干队伍,每届学术活动月都涌现出一批学界新秀和学术新论。
        三、学术活动月的主要做法
        学术活动月在发展路径上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原理、人类文明成果与中国现实国情三者的有机结合,在基本内容上实现理论探索、知识普及、政策转化三者的有机结合,在参与主体上实现专家学者与各层面领导干部、广大社会公众三者的有机结合,品牌效应不断增强。
        (一)明确主题,把握导向
        社联在组织学术活动月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化的学术活动,结合时代背景,精心策划内容,努力使每届都做到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第一届学术活动月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开展相关活动。如市领导科学学会举办“以十七大精神丰富领导科学内涵”专题研讨会,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举办“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研讨会,市社会学学会举办“法社会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论坛等。第二届学术活动月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为背景组织学术研究和交流。如市法治研究会的“改革开放与法治进步”研讨会、市青运史研究会的“改革开放与当代青年”研讨会、市金融法制研究会的“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国金融变迁”研讨会、市信访学会的“改革开放30周年与信访工作研究”专题研讨会等。第三届学术活动月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开展活动。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市哲学学会、市中共党史学会、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市形势政策研究会等,以“中国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党内民主与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辩证法”、“学习型政党与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题举办了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
        (二)弘扬学术,培育功能
        每届学术活动月,社联都对学会提出明确要求,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具体指导重要活动,对学会预报的各项活动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把关,对活动过程加强统筹协调,跟踪检查活动的成效,开展优秀成果的评比表彰活动,为提高学术活动月的学术质量提供了基础和保证。每届学术活动月都做到参与对象以专家学者为主,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广泛的代表性,学术活动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且符合学术规范,体现出公共、公平、公正的定位和追求。
        (三)联系实际,服务实践
        在学术活动月中,社联从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科建设发展的方向出发,将理论热点、学术前沿和实践难点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如市生产力学会的“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市民营经济研究会的“当前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对策”,市世界经济学会的“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市商业经济学会“上海商圈发展趋势”,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的“上海就业和劳动关系”、市固定资产投资研究会的“上海城市建设与改造”等专题研讨会,都紧密联系上海改革和发展实际,主动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受到肯定和好评。
        (四)发挥优势,形成合力
        社联在开展学术活动月中注重发挥联系面广,与社会科学各路大军都有广泛联系的优势,努力打破部门界限,加强学术资源的统筹整合,探索社会化运作机制。在学术活动月中,既有若干个学会联合举办的活动,也有学会与机关、教学、科研机构联合举办的活动;既有上海专家学者主办的活动,也有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学术活动;既有社科界、理论界专家学者为主的活动,也有理论研究单位与实际工作部门互动交流的活动,显示出上海社科界和谐、民主、繁荣、共进的勃勃生机和强大活力。
        (五)打造品牌,扩大影响
        社联坚持实施品牌战略,精心打造学术活动月的工作品牌,发挥品牌的示范作用和社会效应。社联和所属社团加强学术活动月的宣传报道,在《解放日报》、《社会科学报》等媒体刊发广告,介绍学术活动月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况。加强与各大新闻媒体的联系,对活动月开幕式及有关活动进行跟踪报道。发挥各类学术媒体的作用,及时、深入反映活动月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成果。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学术社团的风采,有效扩大学术活动月的学界影响力和社会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