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联工作 > 正文

上海市社联等召开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研讨会

发布日期:2005-09-13

        为了纪念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推动抗日战争历史的研究,深刻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上海市政协、市社联、上海社科院等于今年初启动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研讨会的筹备工作,并进行了征文活动。征文得到了各方面的积极响应,共收到论文80余篇。在征文基础上编选的《上海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已于日前正式出版。
        8月12日,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在市政协召开。市政协主席蒋以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仲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王荣华主持会议,市政协副主席宋仪侨、王生洪、谢丽娟、俞云波、石四箴,市社联党组书记潘世伟,副主席武克全和专家学者100多人参加研讨会。
        蒋以任在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事件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一座丰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的一次全民抗战,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胜利对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我们要通过开展各项纪念活动,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进一步推进上海发展、服务全国作出新贡献。
        王仲伟在讲话中强调,上海是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之一,发生过“八.一三”、“一.二八”重要战役,出现过十九路军、“八百壮士”等光荣旅团,上海也是抗战文化的发源地。抗日战争是一部悲壮雄伟、内涵丰富的民族史诗,值得我们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解读。我们要深刻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抓住机遇,开创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研讨会上,奚洁人、苏智良、武克全等专家作主题发言。奚洁人在题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念与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的发言中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彻底的抗战,中国共产党以其科学、正确的领导理念和战争策略实现了对这场战争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他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以及党的示范作用等方面,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理念进行阐释,揭示了这些领导理念的具体内涵及其与抗日战争胜利的逻辑关系。奚洁人认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念是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形成的领导理念和思想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革命实践中的集中体现、系统应用和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积几十年革命实践之经验形成的革命智慧和领导理念,不仅是我们民族在20世纪中叶由衰败走向复兴的思想宝库,也将成为党领导人民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苏智良以上海对抗日战争的贡献为题作了发言,他认为,面对日本侵略的凶狠残暴,上海人民万众一心,奋起抗争,以各种形式积极开展斗争,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形成了自强不息、宁死不屈的城市形象。他从五个方面概括了上海在抗战中的地位:它是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全民抗战的典范、国共再度合作的基地、正面较量的战场(两次淞沪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营垒。苏智良指出,三十年代的上海正在逐渐由一个远东国际大都市向世界级大都市迈进,而日本的侵略阻断了上海近代化的进程。但是这种挫折同时也是一种财富,它磨砺了上海的城市精神。抗战时期是上海城市精神建构的重要时期,抗战的洪流把民众从原先狭隘的地域主义和宗族主义中释放出来,汇入到民族救亡的大潮中去。上海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讲求实际但更加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日益显现,抗战成为上海城市精神形成的催化剂。
        武克全的发言阐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世界性意义。他认为中国的抗战虽然是以弱抗强,但以自己鲜明的特点作出的重要贡献,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中国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并坚持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展的抗日武装斗争,比1939年9月欧洲国家开始的反法西斯战争早了整整8年。第二,中国共产党倡导、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世界人民提供了全民族抗击法西斯侵略的范例。第三,持久的、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配合的人民战争,使辽阔的中国形成了军民合作抗敌、陷敌人于汪洋大海的大战场,这在当时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中是绝无仅有的。第四,中国抗战是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内民主斗争相结合的战争,它发展壮大了人民民主力量。第五,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局中来考察,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贡献,至少体现在四个方面:一、中国抗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限制了它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的自由;二、中国抗战延缓了国际法西斯相互勾结扩大战争的进程;三、中国抗战支援了美苏“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四、中国抗战为打败日本法西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抗日战争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声誉,确立了中国作为大国的地位。
        研讨会上,还有十几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共产党与抗日战争、上海与抗日战争两个专题进行了发言和讨论,内容涉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宣传工作、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文化的功绩及经验、新四军的历史贡献、上海抗战文化、淞沪抗战历史经验的现实反思、淞沪抗战与爱国主义、抗战初期上海民营工厂的内迁、抗战时期的犹太人、上海盟国侨民集中营介绍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近年来上海抗战研究的成果。
        最后,潘世伟作了大会总结发言。他指出,本次研讨会主题重大、视野开阔、特色鲜明,既对中国抗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方面的全景式研究,又有随着时代发展对历史的再思考再研究,也对“上海与抗战”这一地域性研究专题展开了细致入微的剖析,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历史研究模式转型在中国抗战研究领域的运用与成果。他希望社科界专家学者继续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