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联工作 > 正文

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创建学习型城市

发布日期:2005-04-15

        1月7日,在市社联和市终身教育研究会等召开的以“学习,让城市更美好”为主题的“创建学习型城市2005上海专家论坛”上,来自全国的80余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层面和基点,对如何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理论及其体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市社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潘世伟在开幕式上强调: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视察上海时曾经对上海有过专门的指示,要求上海在先进文化建设方面做更多的努力,市委已经为建设先进文化定下来的三个目标之一便是建设学习型的城市。市政协副主席王荣华在开幕词中指出:创建学习型城市,是城市发展模式和人类社会开放方式的重要创新,它可以更好地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增添腾飞后劲。学习型城市,以终身教育体系的构筑为基本内容,以自由便利学习为基本特征,以人的全面、和谐、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在学习型城市中,学习将成为人们的主流化生活方式,社会的组织、管理、服务系统都将赋予学习化的内涵。从某种意义来说,学习型社会是继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之后的又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会长薛喜民作了主题报告。
        在此后的发言中,学者们阐述了如下观点:
        一、世界上最新的城市发展理论:学习型城市理论
        副会长徐文龙指出:学习型城市除了具有学习型组织的共性品格以外,还具有与城市发展功能、原理和目标相匹配的独特品格,至少表现为:1、提升市民学习力,增强城市竞争力。2、提高信息获取力,打造“数字城市”。3、拓展城市创新力,加快构筑国际人才高地。4、增强城市整合力,提高市民整体素质。5、强化城市组织力,增强党政干部的执政能力。
        根据国内外经验,学习型城市的目标框架将包括以下六项主要内容及相关指标:1、基本形成终生学习、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三大教育理念。2、基本建成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3、基本构筑高学历、高素质、国际化人才高地。4、基本形成学习型组织多级指导中心和评价中心。5、基本形成科学的投资体制。6、基本健全终身学习的法律规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亚太教育创新中心主任周南照在会上发言说:在学习化社会中,教育的目标应由功利转向以人为本,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向培养人的智力、学习力、情感、道德等全面素养。教育的质量由注重分数转向学习环境的优化和学习手段的多样化。教育的形式由一般的接受被动教育,转向强调积极的主动学习;由只注重正规教育转向同时大力开展非正规、非正式教育。
        终生学习,要养成与人交流和适应社会综合需要的技能。而终身教育,则强调要形成新的学习文化、平等的开放教育体系和教育环境;重视对传统文化、人类文明的吸取;重视教育的体制、机制和内涵的创新。
        中国成教协会成教科研机构工作委员会主任高志敏认为,坚持学习是人的基本权利。终身教育、终生学习与学习化社会其共性表现为:1、谋求对社会巨变的清醒认识;2、谋求对社会巨变的科学适应;3、谋求对社会巨变的有力推进。实施终身教育、提倡终身学习、创建学习化社会,是人类生命延续的需要,是人的个性化、情感化、社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人的一生,实际上就是学习时间推进的过程。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奚洁人将创建学习型城市总目的归纳为,是为了城市的和谐发展,是城市人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学习型城市的基本标志
        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理事长杨德广认为,学习型社会,就是人人都能终生学习的社会;学习不再受年龄、时间、地域限制,教育突破了时间的阶段性、空间的封闭性和对象的局限性的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从教育的普及向学习的普及转变,从共性教育向个性教育转变,从少数人教育向全民教育转变。
        中国成教协会成人高教理论研究委员会主任叶忠海提出,学习型城市的十二大基本标志是:1、大多数市民树立了终生学习思想,能自觉地学习,学习活动成为城市的时尚。2、学习成为城市的核心理念,学习、教育职能成为上海城市最本质的职能,并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3、创新成为城市的社会行为,成为多数人发展的内在需求,城市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4、市民学习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终生学习需求得到基本满足。5、城市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教育资源的整合度、开发度、共享度明显高于其它一般城市。6、城市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基本覆盖全市,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率明显高于一般城市。7、城市基本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标准的终生学习和终身教育体系。8、市民整体素质和人力资本得到明显提升。9、市民的学习环境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初步形成生态化、健康型城市。10、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得到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与时俱进而富有特色的高品位的都市文化风格。11、城市的知识化水平显著提高。12、城市的开放度、多元先进文化融合度领先于一般城市。
        三、创建学习型城市要重视城市文化的建设
        复旦大学教授胡守钧认为,人有活着的权利,也有发表意见的权利。媒体的垄断于创建学习型社会不利,媒体多元化是人类改正错误的前提。要宏扬民族文化,维护汉字,这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需要。文化的消退是民族的悲哀,中华民族的存在就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存在。要把古代精神在现代诠释中的精华发扬广大,这样才能构建学习型社会。
        教育部社区教育专家朱涛认为,创建学习型城市要重视城市文化的建设。城市文化可以决定一个城市市民的生存观、兴业观和发展观;影响市民对城市的认同度、依赖度和忠诚度;决定着城市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综合竞争力。城市文化有两个层面:政府层面,要对城市文化建设做好理念引导和制度建设,让不断创新的城市文化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使之入心、入脑,左右三观。市民层面,每个人都要通过学习生活,通过长时间的积淀,融入新形成的城市文化之中。在实践上,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要求创建学习型政府、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这些学习型组织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分类,从创建学习型组织结构和性质看,可分为正式性组织和非正式性组织;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各类组织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个性化的指导,使创建学习型组织更卓有成效。


(王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