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1-18
2021年,上海市社联在市委、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各项决策部署,拓展工作格局,提升工作品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团结凝聚全市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为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助推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年度十件大事如下:
一、组织社科界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六中全会精神等,第一时间组织社科界传达学习,通过开展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等百余场活动,引导社科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系统化构建,推出具有理论重量、思想分量、话语质量的理论成果。
二、党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发挥社联主业优势,组织社科界专家学者紧扣“党史”主题,开展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宣传普及等系列工作。及时总结整理党史理论研究和普及成果,并转化成党史学习教育教材,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为全市党史学习教育提供学习资源和理论支撑。相关工作入选《上海市宣传系统党史学习教育特色案例汇编》。
三、推出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成果
出版13卷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专题研究丛书”,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自信,提供强有力的常理支撑;编辑出版《学术中的中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专刊和同名图书,该专刊入选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主题宣传精品期刊”。
四、决策咨询服务水平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广泛凝聚社科界力量,助力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全年报送《上海社联智库专报》76篇、《上海思想界》舆情信息专报122期,多次获中央领导和上海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在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栏目推出“上海社科专家说”系列文章18篇,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获得广泛关注。
五、“三优一特一品牌”评选助推学术社团高质量发展
为确保学术团体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总结自身工作,交流借鉴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市社联每三年开展一次评选活动。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展示优秀社团的风采、特色活动的精彩和品牌活动的出彩,助推学术社团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六、用短视频讲述百年党史里的上海故事
拍摄推出以建党百年为时间基线,以四史为时代背景,集权威性与思想性,生动性与真实性于一体的《为什么是上海》四季24集系列原创短视频,网络点击量超2100万,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系列片奖”一等奖。
七、江南文化研究取得新成果
出版“江南文化研究”丛书;联合举办第三届长三角江南文化论坛,发布《长三角乡村文化发展报告》和“最江南”长三角乡村文化传承创新典型案例;组织召开“江南文化的内涵与当代价值”专家研讨会,成果专报获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圈阅。“江南文化讲堂”第二季系列活动,获得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八、学术期刊影响力持续提升
《学术月刊》杂志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量连续15年排名第一,在“南大核心”“北大核心”和中国社科院“A刊”等重要评刊体系中保持综合性社科学术期刊前列位置。《探索与争鸣》杂志在人大复印资料转载指数继续蝉联第三,继2013-2019、2020,2021年再次蝉联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优秀期刊。《学术月刊》杂志社获“2019-2020年度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九、推出国际学术交流新平台
建设开通上海市社联英文网站,拓展中外社科学术交流的空间。充分发挥本市广大社科工作者的专业优势,运用现代传播手段,发布和展示最新的社科学术研究成果和活动信息,让世界更好了解上海哲学社科事业发展。主动讲好中国故事,展示中国思想,提出中国主张,搭建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有效互动交流的桥梁,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2021年上线以来共编发信息38篇,访问量6.6万人次。
十、上海市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月刊》杂志社)成立
根据市委编委批复要求,社联统筹推进所属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成立上海市社会科学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学术月刊》杂志社)。中心是集科学研究、社科场馆运营、专业学术期刊出版为一体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中心的成立,将增强支持保障市社联更好地发挥学术性群众团体作用,进一步推进本市社科事业繁荣发展。
来源 ▏科普工作处(宣传处)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