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联工作 > 正文

市文明办领导调研社科会堂学术志愿者服务基地

发布日期:2021-12-29

    12月24日,市文明办副主任郑英豪,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处处长、市志愿者协会秘书长俞伟调研上海社会科学会堂学术志愿者服务基地。市社联领导任小文陪同调研。双方就学术志愿者基地建设、上海社会科学馆建设开展深入交流,并就深化合作交换意见。

 

 

    作为上海第一家以“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志愿服务”为特点的志愿服务基地,基地自2019年成立以来,在市文明办指导下,在组建以社科专业为基础、学术服务为特色的志愿者团队,记录传播学术思想,推介传承人文精神,参与上海社科馆征集图书编目上架工作,参与全市文明实践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用志愿方式开展学术服务方面探索出了一条新路。2年多来,基地累计招募志愿者80余名,累计开展学术志愿服务近400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近3300小时,与部分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得到了社科界的一致好评。

 

 

    郑英豪对社科会堂学术志愿者服务基地成立以来所取得的成效予以肯定,认为学术志愿者工作大有可为,同时对上海社会科学馆的建设表示全力支持。他指出,社科馆是学术志愿服务的重要窗口,可以展现学术志愿者风采,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是学术志愿者的孵化基地,可以围绕社科领域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项目创新;是社科普及的枢纽式阵地,可以有机贯通社会科学资源,推动功能与空间拓展。社科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内涵建设方向一致,双方的合作空间广阔,社科馆可以成为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的新样板,培育和弘扬主流价值,为提升个人的精神品质、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上海的城市软实力添砖加瓦。

 

    俞伟认为,志愿服务在各项重大工作中、重要时间节点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社科会堂学术志愿者基地也在社会科学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基地能在学术志愿者招募、管理、培训、评价、反馈、激励上形成闭环,基于上海已有的良好环境,拓展志愿者来源,结合社会招募和定向招募,做好底层设计和分类分层管理,同时注意志愿者的荣誉感和归属感问题。他建议,上海社科馆要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品牌和资源,不仅要“请进来”,更要“走出去”,让社科普及志愿者到社区中去,传播新思想,弘扬新风尚,发挥基地的对外辐射作用。

 

    任小文希望市文明办进一步加强对学术志愿者服务基地的指导和支持,推动学术志愿者服务基地成为凝聚社会力量,开展社科普及的新窗口新平台。

 

 

 

供稿 ▏社科会堂       编辑 ▏许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