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联工作 > 正文

深切缅怀黄天华教授

发布日期:2020-08-27

 

    上海财经大学原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黄天华老师,于2020年8月25日5时3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享年70岁。

 

    2017年,《中国财政制度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第一卷的扉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谨以此书献给正在走向繁荣昌盛的中国。”作为研究中国财政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的财政史著作,这部巨著的出版不仅填补了中国财政理论研究的空白,也承载着一位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兑现了黄天华立下的写一部由中国人自己写的中国财政制度史的承诺。2018年,《中国财政制度史》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学科学术奖著作类一等奖。

 

    2017年4月起,新华社、《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上海电视台等媒体集中报道了黄天华教授的感人事迹,社会反响强烈。

 

 

    社联于2017年5月16日举行了学习黄天华教授先进事迹座谈会,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王家范,上海大学邓伟志,复旦大学孙承叔、戴鞍钢,上海社科院张幼文、张忠民、程念祺,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刘靖北,上海理工大学雷良海,《解放日报》周智强,上海财经大学刘小兵、方芳、胡怡建、刘小川、章益国等专家学者参会讨论。

 

    专家们认为,黄天华教授为了实现“中国人的财政史一定要由中国人研究”的最初承诺,30多年如一日潜心研究,完成了500余万字的《中国财政制度史》,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执着坚守、甘于寂寞、立志做大学问、做真学问的为学志向;充分体现了总书记所倡导的崇尚精品、严谨治学、讲求责任、著作等“心”的治学精神;充分体现了总书记所倡导的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中国要有发言权的学术要求。要以黄天华教授的先进事迹激励更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学者投身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新的贡献。

 

    2017年12月18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人民出版社联合举办了“《中国财政制度史》出版座谈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燕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王岚,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蒋传海参会并讲话。上海市社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解超主持会议。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参加会议。

 

 

    黄天华教授在会上和与会嘉宾分享了他撰写这部著作的体会和感受。他说,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兑现“中国财政史必须由中国人来写”的承诺,建立起中国史的话语权。他提到,当代知识分子应该如习总书记所说的有所担当,也要致力于不断完善和改革当前的科研组织,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研究氛围,以利于教学科研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发展。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张馨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陈志勇教授、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院长孙开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燕红忠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方芳等来自全国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参会交流。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黄天华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