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联工作 > 正文

上海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团体工作会议暨市社联第九届学会学术活动月开幕式隆重召开

发布日期:2015-10-22

    10月21日,上海市社联召开了上海市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团体工作会议暨市社联第九届学会学术活动月开幕式。会议表彰了2012-2014年度上海市优秀社会科学学会、上海市优秀民办社科研究机构、上海市优秀社会科学学会工作者以及获得“上海市优秀社会科学学会特色活动奖”、“上海市优秀社会科学学会品牌活动奖”的学会。会议还表彰了获得市社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推进‘四个全面’主题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的学会。会议在总结过去三年本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团体培育管理的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后三年的学术团体工作进行了部署。市社联所属学术团体代表近300人出席。市社联主席秦绍德致学术活动月开幕辞,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作工作报告,市社联专职副主席刘世军主持会议。
    秦绍德在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时代提出的问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既是社科工作者的基本任务,也是社科工作者展现自身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客观要求。“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迄今为止已开展九届,社联所属各学会在活动月期间共组织了各类学术活动千余场。这其中既有基础理论探讨,又有关于我国和上海在深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为学科发展作出了学术团体应有的贡献,也为党和政府的决策发挥了智囊团作用。“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参与度越来越高,学术活动的形式不断丰富,已经成为上海市社联的品牌学术交流活动。
    沈国明回顾了过去三年本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团体工作。三年来,上海市社联高度重视学术团体工作,把社团培育和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以各项制度化工作为有效抓手,充分体现学术团体管理工作的规律性、实效性,积极促进各类学术团体健康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通过加强学术团体党工组的建设,把握学术团体的政治方向,加强规范管理,并通过树立典型,发挥示范效应,整体推动学术团体工作;通过精心培育、着力引导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跨学科交流、社科普及、智力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促进学术团体坚持学术立会,推动学会功能发挥;通过策划、搭建资深学者活动、交流的平台,鼓励和支持资深学者运用学术积累、工作阅历、人生感悟,继续在学术团体的学术功能培育和自身建设中发挥作用;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发现、培养青年人才,并形成学会的生命力来自于青年人才的不断涌现的共识。
    沈国明还对本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团体工作提出四点希望。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握政治方向, 凝聚思想共识。各学术团体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工作重点,开展各类形式的学术活动,把讲话精神学习好、领会好、阐释好、运用好。要在学习上先行一步,在认识上深入一层,更好地指导学术研究、决策咨询、服务社会。特别是面对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形势,要进一步加强思想理论领域问题的分析研判,以正确的立场、鲜明的观点、坚定的态度,对错误思潮进行深入辨析和有力批驳,帮助人们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增强对党建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夯实党建工作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挥党工组在学术团体领导班子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学术活动中的政治导向作用,保证社科类学术团体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各学术团体的党工组及其成员,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社科类学术团体工作的重要意义,自觉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途径和方式,积极参与学术团体重大决策,使党的建设渗透到学术团体的核心工作中去,切实把党工组的作用发挥好,把学术团体建设好。
    二是深化关系全局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推动理论创新,服务中心工作,为政府科学决策发挥“智囊团”作用。各学术团体要深入推进理论武装工作,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体系、基本制度的研究,加强对上海“四个中心”、“四个率先”建设、对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城市安全、党的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加强对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的研究,进一步提升理论成果的说服力,推出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成果。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民办社科研究机构要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公益性质的前提下,聚集和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家队伍,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立足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发展实际,根据自身优势,凝练研究方向,找准研究切入点,开展富有鲜明机构特色和区域特色的社科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出力献策。
    三是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跨学科交流,推进学科建设。各学术团体要充分发挥学科内整合协调功能,引导、协调、汇集同一学科或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学科建设或理论与实践课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理论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效应,出成果,出人才,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要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组织评估,集中力量,对重点、难点问题组织课题攻关,不断提高社会科学资源的效率,提升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要充分发挥人员荟萃的学术优势,加强基础学科研究,深化多学科综合研究,培育新的学术领域和学科增长点,推动学科体系、学术话语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要围绕本学科热点、焦点、难点以及前沿问题开展研讨,举办对于学科现状的分析、评估活动,提升本学科在国内同类学科中的地位和影响。要适应社会需要,重点加强具有全国比较优势和上海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可根据各自特点,既有针对性又有开放性地组织跨学科交流、研讨,拓展研究的理论视野、丰富研究途径,既有利于形成新的学术观点和流派,也为学术研究和对策研究注入新的活力。要努力使学术团体站在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的最前沿,进一步促进本市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发展。
    四是坚持健康规范发展之路,完善自身建设,加强梯队建设。学术团体要贯彻落实中央召开的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和《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的精神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遵循“六个坚持”和“三个统一”,以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深化自身改革,切实发挥自身作用。要认真贯彻落实有关社团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规定、办法,依法治会,按章办会,按照团体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建立行之有效的团体内部治理结构,形成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的机制。要结合年报制度、达标考核制度,客观全面评价学术团体的活动情况、工作水平、发展能力,不断推动学术团体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学术团体健康发展。要努力探索学术团体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适合学会自身发展的工作机制、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和特色,确定好学术团体的发展方向,抓住学术团体工作的特点,制定好当前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学术团体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科学队伍建设。要注意老、中、青各年龄层人才的不同特点,工作要有针对性。对待不同年龄层的人才,要设计多样化的活动平台,针对他们的不同需求开展工作。要重视对学术团体后备人才的培养,加强学术团体领导班子建设,选配一批政治思想觉悟高、业务水平过硬、工作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具有开拓性、进取性的中青年同志进入学会领导层,为学术团体持续健康的发展提供组织保证。要重视对优秀科研人才的培养,力求造就在国内、国际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各学术团体要跟踪掌握学术研究成果,了解学术尖子人才,把那些在全市乃至在全国有影响的中青年理论人才吸收到学术团体中来,对中青年骨干要进行重点选拔、重点扶持,努力营造尊重特长、鼓励创新、信任理解的良好学术环境。
    沈国明还指出,在今后三年的工作中,社联将继续以思想作风能力建设为抓手,自觉贯彻“三严三实”,深入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建设,团结广大社科工作者,积极做好凝心聚力工作,不断推出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社联特色的项目和活动,为广大社科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舞台,营造民主、和谐的学术环境,努力成为“社科工作者之家”。
    会上,优秀学会代表、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介绍了该会如何发挥学会功能,服务学术和经济发展的工作经验;优秀民办社科研究机构代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院长张永岳介绍了如何努力建设中国房地产民间专业智库的工作经验;学会品牌活动奖的学会代表、上海市日本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永明介绍了如何通过汇集海派同仁,达成共识合力,举办“新年研讨会”的工作经验。

 

市社联主席秦绍德致学术活动月开幕辞

 

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沈国明作工作报告

 

市社联专职副主席刘世军主持会议

 

优秀学会代表、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做交流发言

 

学会品牌活动奖的学会代表、上海市日本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永明做交流发言

 

优秀民办社科研究机构代表、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院长张永岳做交流发言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