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下午,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文汇报联合主办的“哲学与我们的时代”演讲季第二期开讲。复旦大学哲学系王德峰教授以“马克思哲学与现代资本文明”为题,给听众带来了一场思想的盛宴。讲座由市社联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桑玉成教授主持,市社联专职副主席刘世军出席讲座。来自本市党政机关领导、高校师生、企业精英、市民群众等300余人聆听了讲座。
讲座中,王德峰教授将问题徐徐展开,逐步引向深入:从休谟问题引出价值理性的缺失和马克思对社会权力的发现,阐明了马克思哲学对西方传统哲学的革命;从马克思对资本来历、逻辑和命运的揭示,强调了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
王教授指出,资本主义的到来,给欧洲的社会和文化带来了根本性影响。以新教创立为开端,主体理性开始取代上帝的位置,占据了世界的支点,并催生出如下信念:只要每一个人发挥理性,就可以解决知识和道德的问题。很快,这一信念便受到质疑。18世纪英国怀疑论哲学家休谟提出了一个重要追问:如何从存在中推出应当?即:如何从关于事实的知识中推出关于价值的真理?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试图证明:人类社会秩序和道德的基础是理性可以论证的,并提出了绝对命令三原则:一、在任何情况下,始终要让你的行为具有普遍立法的意义,你的行为才有一个行为道德价值;二、在任何情况下,始终要让你的意志受理性的统率;三、在任何情况下,始终要把每一个人都当作目的本身,而不是当作工具。然而,现实历史并未如康德论证般展开,康德提出的绝对命令三原则,也始终只是抽象的道德原则。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价值领域,多元的不同利益彼此冲突,无法用理性论证出一种全人类共同的利益。
王教授认为,凌驾于诸种利益之上并决定斗争趋势和结局的不是人类理性,而是命运。正是马克思,揭示了这一命运。马克思揭示出,主宰当代社会生活的基础,是经济学中的价值范畴。凝聚在商品上的交换价值,用货币这种物化的形态,表达为货币量。价值不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凝聚着一部分人支配、统治另一部分人的社会关系。这一社会关系就是“社会权力”。社会权力的货币形态,表现为拥有越多的货币,就拥有越大的权力,就能支配更多的别人的时间和劳动,这便产生了资本的统治。资本裹挟着所有人,制定出一条进步法则:每个人必须不断地把有限的生命活动服务于资本的增值,否则就会被淘汰。
王教授指出,马克思之前的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凡是能够说明人类生活基础以及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东西,都首先被理性所规定。但马克思发现了非理性的社会权力的存在,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达成的一部分人支配、统治另一部分人的社会关系,进而引发了一场哲学革命。是否对资本本性和命运进行揭示,从本体论层面上批判资本原则,成为了近代哲学与当代哲学之间真正的分水岭。20世纪以来,在欧洲哲学的舞台上堪称真正当代哲学思想家的人,无一不构成对资本进行批判的存在论或者本体论的视野。
王教授指出,马克思社会权力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非理性的社会权力,如何上升为得到宗教或哲学辩护的法的权利。马克思揭示出,代表着未来新的社会权力的原则,即使在道德上没有得到承认、在法律上没有得到认可,它仍然是真实的力量。建立在它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将引发思想解放运动和观念变革,从而将已经存在的、并且一定会拥有未来的社会权力,论证为合乎理性的法的权利。
王教授认为,《资本论》是马克思社会权力哲学的真实成果。《资本论》不是一本经济学著作,因为经济学仅仅研究国民财富增长之规律,而《资本论》既揭示财富增长的规律,也揭示了社会权力增长的规律,即剩余价值规律。当经济学家总是用范畴来规定经济事实的时候,马克思揭示了这种范畴本身的来历。马克思开创的资本论学说进入了让社会事实建立起来的社会实践,打开了人类未来知识的道路和未来科学的形态。这种科学的第一种形态叫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给出的最初示范。
王教授认为,马克思对资本者的批判,绝不是站在伦理学和道德的立场,而是要揭示资本的来历、本性和必然的命运。所以,马克思对资本的文明作用予以了充分的解释,指出了资本的三大文明作用:一、极大的提高劳动生产力;二、极大的提高了人的社会化程度;三、打开了空前丰富的使用价值的领域。
王教授指出,马克思的资本论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资本论》不断地揭示出自满自足的资本逻辑是不存在的,资本在每一步发展当中,都生长出否定自己的力量。这个力量来自资本的四个内在界限:1、必要劳动是活劳动能力的交换价值的界限。2、资本逻辑的内在界限,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和生产力发展的界限。3、货币是生产的界限。4、交换价值是使用价值生产的界限。马克思确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生产关系领域当中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资本主义总有一天要消亡,人类生活的全面异化必然终结。
“哲学王子”盛名在外。下午两点,慕名而来的听众再次将文新二楼报告厅“变成”了大学校园——或席地而坐,或倚墙而立。王教授在演讲中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从一个哲学家的视野,为我们作了一场思考深入、思想深刻、内涵深厚的讲座,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掌声和欢笑声。互动环节,听众争相提问,讲座结束后,许多意犹未尽的听众还将王教授围住,追着王教授问问题和索要签名。
市妇联原主席章博华说到:“我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学的是理工科。当时哲学课是大课,没有深入研究。现在年龄大了,对社会了解有了延伸,想要补补哲学课。王教授从社会存在结构和社会发展进程的视角来看待资本权力,和当初自己从人与人间关系的角度来看颇有不同,给我很多启发”。浦东新区花木街道团委书记周洋意犹未尽地提到:“王教授把货币、商品,和现代资本文明的内涵和外延都说得很清楚,给了我很大启发,也给我带来了更多问题。” 因特尔公司销售总监吴镇在微信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王教授讲得很好,从时代的角度让受众感知马克思哲学的高度,回答问题所应用的对立面原理又是对理论的详细补充。”本场讲座正值“三八”妇女节,报名参加活动的“八零后”俞先生说:“这几天,我老是琢磨要陪老婆过个有意义的三八节。虽然一束娇艳的红玫瑰、一顿烛光晚餐也浪漫,但和爱人一起听哲学家烹制的思想大宴更有意义。”同样是报名参加活动的张女士则说:“这也是不失浪漫的一种表现,夫妻一起听讲座,学习知识,增进感情,挺好的。”
(东方讲坛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