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联于3月11日举行“科学发展观与学术社团党建工作”研讨会。20余位学术社团党工组负责人作交流发言,畅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于加强学术社团党建工作的指导意义,交流了一年来学术社团党组织开展的工作和发挥的作用,并就加强学术社团党建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与会者认为,在学术社团中,认真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努力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社团党建工作,切实遵循“为政府服务、为会员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方针,这对于推进理论创新,培育公共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学术社团中突出党工组的领导是十分必要的。
针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体指导意义,与会者总结为四条:(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学术团体党工组要积极培育学术团体的公共平台功能,努力促进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和理论创新。(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术团体党工组要坚持以会员为本,以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为本,以人民群众为本,为他们服务,依靠他们开展工作。(3)科学发展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学术团体党工组要促进各方面重要关系协调,搞好队伍建设,搞好资源整合。(4)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术团体党工组应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政治领导与按章办会、党工组与学术团体领导班子、学术团体各方面功能培育与自身规范化建设、坚持主流意识形态与贯彻“双百”方针、社会公共利益与学术团体利益等各种关系,统筹兼顾,促进学术团体全面健康发展。
市保险学会党工组成员、秘书长潘涨潮,市世界语协会党工组副组长、会长汪敏豪,市美国学会党工组副组长、会长丁幸豪和市青运史研究会党工组副组长、副会长田保传均表示,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学会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推动学会工作在体制机制、活动方式上的转变。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傅蔚冈、市社会学学会党工组成员、副秘书长王丽娟,市教师学研究会党工组成员邢继祖以及丁幸豪等认为,党工组的主要工作是把握好政治方向,保证社团功能的正常发挥,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党工组成员间要多沟通,也可专门召开会议,一般工作均贯穿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
市农村金融学会副秘书长张国平认为,践行科学发展观,创新党工组活动形式,推动学术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是在新形势下党工组的又一新任务。具体体现在:(1)主导机制。一是要注意倾听会员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获得会员的认可和支持。二是抓好工作切入点。要从会员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做实事,办好事。为他们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提供支撑。三是要做好细致深入的引导工作,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全体会员、特别是中青年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核心机制。会员是学会的主体,尊重会员的人格、劳动、信仰和权利,注重人的平等性,将此作为党工组工作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3)推进机制。一是为会员提供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和舞台。二是鼓励会员参与本单位本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三是满足和激励会员的成就感。四是为会员建立多重职业发展规划和路径。(4)疏导机制。即促进会员情绪交流的渠道畅通。
市价格学会党工组副组长、秘书长朱振兴,市工运研究会吴越、市老年学学会党工组成员、秘书长孙鹏镖和市商业经济学会党工组组长、副会长周麟昌认为,党工组的核心作用应当贯穿在学会的全部活动过程中,这就对党工组的工作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1)党工组需要有政治敏感性,以确保学会的政治方向。(2)党工组要掌握学术主动权,从实践中提出课题,把握课题。(3)党工组要有凝聚力,主动团结学会积极分子。
市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党工组成员、副秘书长单冠初认为,党工组的工作机制主要是保证引领机制、服务工作机制、培养骨干机制、联络协作机制、吸收补充新鲜血液机制等。具体做法有:(1)党工组正常开展活动是保证学会活动质量的重要前提。凡有重大活动首先在党工组内讨论并取得共识。党工组会议一般每两月一次,遇有重要事项则随时召开。在涉及较专门的工作要求时,常以扩大会议的形式,与相关干部或骨干一起研究。(2)每逢年度寒暑假和大的节假日,到一些老同志和骨干家中送清凉或送温暖。(3)在吸收新会员,特别是在选拔学会干部、培养学会骨干会员时,党工组认真关注该同志的政治素质、思想倾向和学术专长,以便为学会的长期发展构建比较坚实的组织基础。
市宗教学会党工组成员、秘书长葛壮认为,党工组的工作机制主要体现密切学会内外关系与上下关系和强化左右沟通,加强学会领导、学者队伍、会员单位之间的沟通和组织协调等。
与会者一致认为,市社联党组要加强对各学会党工组的联系和关心。可根据学术团体的特点,对学术团体中的党员进行形势教育,搞一些富有时代特色的活动,比如开展一些有特点的讲座和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