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联工作 > 正文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本市社科界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

发布日期:2007-09-05

        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重要讲话,在上海广大理论工作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连日来,市社联及所属学会通过举办研讨会、座谈会、学习会,推动广大社科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7月1日,市社联、上海政法学院、市哲学学会联合举办“创新理论的实质及其意义”学术研讨会,来自本市哲学界的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7月3日,市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市委党校、闵行区委党校联合举办“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学习研讨会”。7月13日,市社联党组举行中心组学习会,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6?25”重要讲话。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广大社科工作者围绕讲话内容,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一、充分认识讲话的重要意义
        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党的创新理论的内涵及其实质具有深刻的意义。有的专家认为,“6?25”讲话明确回答了三个历史性的课题: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什么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胡锦涛总书记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自身建设等5个方面作出了高屋建瓴的战略部署,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
        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凝聚力量,战略策略都可以调整,旗帜不能变动。有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之路,显示出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一是有利于传承和创新,既有历史的连续性和延续性,又有较大的开拓创新空间;二是具有较大的包容性,有助于在社会分层的条件下凝聚各种力量,有助于形成社会认同。有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又具有中国特色。一是明确回答我们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是民主社会主义;二是明确回答我们是中国特色的科学社会主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是对种种思潮挑战的回应。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就应该是共产主义的社会主义原理,主要反映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即使在和社会民主主义结盟时,也并没有放弃共产主义。在当今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要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与目标不动摇。我们容忍并利用资本,是由于资本具有历史性作用,因为我们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立足现实国情思考和处理问题。还有的专家学者指出,“6?25”讲话既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又强调了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了“坚持”和“发展”的高度辩证统一。一方面“坚持”是“发展”的前提,另一方面“发展”是“坚持”的保证,通过“发展”来实现“坚持”,通过“发展”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
        三、坚持“四个坚定不移”
        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遵循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努力做到“四个坚定不移”。“四个坚定不移”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化。有的专家学者指出,胡锦涛总书记在“6?25”讲话中把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是一种新的论述,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概括,赋予了新的内涵。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所有的政策都是“可道之道”,而社会发展则有“恒道”,“可道之道”要符合“恒道”,就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有学者指出,创新理论也是不断发展完善的,十多年前主要是针对市场经济刚起步的实际情况,而十多年后的今天,主要是针对民主社会主义等思潮。我们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有敢想敢干的革命胆略,又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专家学者在发言中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体现了以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思想,这是“讲话”的一个重要创新之处。有的专家学者谈到,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最新概括,“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所作的精辟阐述和准确规范。有的学者认为,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非常重要。唯物史观有两个基本的向度,一是劳动,二是现实的个人。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就要认真研究启蒙原则→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人类思想史,把传承人类文明和创新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专家学者谈到,“四个坚定不移”的排列顺序颇有研究,要认真研究其内在逻辑及相互关系。“四个坚定不移”归根结底要落实到第四个“坚定不移”,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有的专家学者指出,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的标题中响当当地提出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这个“坚定不移”统筹了讲话内容里的“四个坚定不移”。换句话说,“四个坚定不移”都是为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不能偏离和迷失这一理想与目标,具体方法可变化,但理想和目标不能摇摆。
        四、增强社科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专家学者们表示,“6?25”重要讲话为理论工作者开拓了新的理论视野,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提出了新的要求。上海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作深入的思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势,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认真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实践经验,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和大政方针”。这段论述非常重要,“清醒认识”、“全面把握”、“认真总结”和“科学制定”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任务艰巨,使命崇高。广大社科工作者必须加强对“6?25”重要讲话的学习和研究,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锐意探索、积极创新,为不断丰富、发展讲话中的若干重大理论命题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