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市社联召开上海市社联委员会(扩大)会议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迎春座谈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社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潘世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市社联副主席尹继佐、王邦佐、赵凯等出席会议。市社联委员,各学会、民办社科研究机构有关负责同志近20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社联秘书长朱耀人总结了2007年社联主要工作,市社会学会会长邓伟志、市编辑学会副会长郝铭鉴、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永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刘建军、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处长柳国青等作了交流发言。
朱耀人同志在讲话中指出,2007年市社联在市委、市委宣传部的领导下,既把握导向又促进繁荣,既谋划布局又务实操作,既推进工作又建设队伍,着力推进五大公共平台建设,取得了新的成绩。在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公共平台建设方面,社联组织广大社科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创办“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上海改革发展”征文研讨活动,举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编撰《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丛书,召开“和谐:新理念与新实践”深度理论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学术社团管理公共平台建设方面,社联重点围绕学会学术功能建设,引领、推动各学会和民办社科机构开展各种类型的学术研讨活动;加强学术社团规范化管理,评选出112个“年度达标学会”;积极筹建东方青年学社,吸引青年学者参与、支持社联工作。在决策咨询服务公共平台建设方面,社联组织专家学者,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中国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中国经济”、“四个率先与上海未来发展”等,开展“社联策论”等决策咨询研究活动,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在社会化宣传教育和社科知识普及公共平台建设方面,东方讲坛全年共举办各类讲座约 2800 场,吸引直接听众约 180 万人次,讲座的广播版、电视版受众约 2880万人次,为推动上海学习型城市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社联还组织举办了第六届上海市社科普及活动周,为广大市民奉上丰富的社会科学文化大餐。在社科成果发布和评价公共平台建设方面,《学术月刊》继续深入推进“精品工程”建设,文章转摘量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水平。《探索与争鸣》办刊水平不断提升,被评为教育部核心期刊。社联还严格内部管理,努力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成功承办了全国社科联协作会议等重要活动,社联的各项服务和保障工作也更加规范、高效。
在大会交流发言中,不少专家学者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展望新的一年,谈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邓伟志会长谈到,2007年,市社会学学会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以“学”立会,开展了大量的学习、学术活动,并取得良好成效。2008年,学会要结合当前我国新出现的各类社会问题组织专题研究和讨论,在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中作出社会学界应有的贡献,以更多的优秀成果迎接“社会学春天”的到来。郝铭鉴副会长认为,广大编辑是社会文化智慧的鉴定者、传播者,没有编辑就没有社会文化有效的组织和传播。学会会员和广大编辑要认清使命,在理论上高瞻远瞩,坚守自己的学术立场,发挥学术智慧,紧密跟踪出版事业发展的动态,及时总结经验并形成理论成果,振兴上海出版事业。徐永祥院长认为,上海理论界要加强对社会管理体制、民间组织领域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关注,积极回应上海城市发展提出的崭新课题,深化对社会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互作用方面的研究,更加具体、实在地推进社会建设。刘建军副院长表示,青年学者在为学、为人的过程中,既要向有真学问、大气魄的老专家、老教授学习,又要向历史学习,在历史的对比研究中提升认识、深化研究,更要善于向社会学习,努力了解社会现实生活的巨大变化。柳国青处长介绍了市社联、市公安局联合举办的“东方讲坛.以案说防范、共建平安城”系列讲座的情况。2007年,市公安系统200多名民警讲师深入遍布全市的300多个东方讲坛举办点,举办了460多场讲座,向广大市民宣讲治安防范知识,社会反响热烈,取得了良好效果。他希望在新的一年中,东方讲坛和市公安局完善长效工作机制,打造更加亮丽的东方讲坛新品牌。
最后,潘世伟同志讲话。他指出,2008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是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是新一届市委市府各项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上海社联成立50周年的大庆之年,重大活动多,任务很重。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遵照胡锦涛同志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16字要求,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全面推进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和社联各项工作。尤其要在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推进改革创新等方面做出新成绩,发挥好社会科学作为党和政府决策的思想库的重要作用。
潘世伟同志强调,2008年社联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以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导社联工作。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社联和各学术社团要组织发动广大社科工作者,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上海加快落实“四个着力”、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广泛深入地开展学术研究、社团建设、决策咨询、成果转化、社科普及等各项工作。二是要坚持导向、联系实际,深入开展学术研讨、学术交流。社联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引领、组织本市广大社科工作者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学术交流活动。要组织“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系列理论研讨活动,举办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坛,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活动,召开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创办深度理论研讨交锋论坛,举办上海文化大都市建设系列研讨会等。三是要加强调研、培育功能,提升学术社团管理水平。社联要进一步加强学术社团的基础建设和功能培育,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以学术为本培育学会理论创新功能,开展学会工作专题调研,推进学会的规范化建设,以青年学者为重点加强学会工作者队伍建设。要引领各学会和民办社科机构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科事业繁荣服务、为广大会员服务。四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加强决策咨询服务。社联和各学术社团要结合当前我国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点、热点问题,组织社科界专家学者研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等重要课题,形成一批有价值、有分量的决策咨询成果,积极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五是要加强策划、提升品牌,提供更好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社联要充分运用东方讲坛、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等载体,帮助广大干部群众不断提高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东方讲坛要保持年均举办1800场讲座的规模,同时要积极做好讲座课程的策划、开发,努力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以及上海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的理论与实践。要进一步办好第七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努力使科普活动周在全国同类活动中保持领先地位。六是要催生成果、培育人才,发挥学术成果发布、评价公共平台的作用。社联要组织开展上海市第七届邓小平理论和宣传优秀成果、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学术月刊》要继续推进“精品工程”,确保在上海学术界的龙头地位和中国学术界的第一梯队地位。《探索与争鸣》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特色,进一步加强学术争鸣的力度。七是要回顾总结、开拓创新,加强社联自身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今年社联要集中力量组织好庆祝社联成立50周年和社联换届等重大活动,认真总结经验,开拓社联工作新局面。社联机关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社联机关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水平。
潘世伟同志希望广大社科工作者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以更加解放的思想观念、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推动上海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攀登新的高峰,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庆祝上海社联成立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