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词】(30)丨从世界维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

发布日期:2023-12-28

【编者按】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也要符合本国实际,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等专栏后,2023年10月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澎湃新闻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词。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对其理论体系、战略安排、实践部署等进行知识总结和理论解读。

 

        这一期的关键词是:文明观。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这也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体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社会、生态等诸多领域。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文明观涵义丰富、视角多元,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时代主张,既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又展示出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下面将从世界意义的视角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观,基于“全球文明倡议”和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贡献。


        基于“全球文明倡议”的文明观解读


        2023年3月15日,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中国继“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之后提出的又一重要国际公共产品,充分彰显了胸怀天下的战略视野和负责任大国的使命担当。要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一方面,“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世界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是首要原则。西方的文明观长期占据世界思想文化的主导地位,并逐步形成“西方中心论”“文明优越论”等潮流,激化了各文明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加深大家对彼此的误解与敌意。这种观念可谓否定了非西方地区文明的价值意义,存在着狭隘的地域性自我感知,完全不符合世界格局深刻变革的要求。另一方面,“全球文明倡议”强调世界不同文明的包容互鉴。“包容”意味着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发展包容的文明有助于构建包容的世界;“互鉴”则指文明之间交流学习,在转化后实现自身的革新,这才能真正推动文明的互动与进步。“文明冲突论”曾在世界范围内掀起轩然大波,当前一些西方国家也利用所谓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对抗挑起大国竞争。“全球文明倡议”对此进行了强烈反对,并呼吁充分发挥文明多样性与差异性的作用,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奠定深厚基础。“全球文明倡议”还强调推动各类型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倡导不同文明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解决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以推进文明的交流互鉴助推世界和平。


        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这主要包括:一是连续性。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二是创新性。这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三是统一性。这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四是包容性。这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五是和平性。这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可以说,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因此,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结合。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要与人类文明的繁荣共进相结合。这要求我们坚持守正创新与开放包容,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国际传播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不同文明的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中,尝试构建一种文化叙事的路径,有助于增强文明交流互鉴,扩大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其一,构建文化范式。以文化视角理解中西方制度道路模式的差异,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表达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宣传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其二,拓展文化路径。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通过挖掘核心概念的文化内涵,在话语转化的基础上阐述文化故事,积极开展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以知名品牌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此外,还要努力打破西方现代化话语的垄断霸权,自主构建我们自己的现代化话语体系。这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可以通过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传播好中国式现代化声音,提高中国式现代化阐释力,作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与理念认同的有效途径。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既赓续了中华文明独特传统,又广泛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创造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保持文化自信,继续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唐嘉华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行政学院)讲师、博士】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3年12月27日)

相关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694656

 

来源 ▏社联科普处、澎湃新闻       编辑 ▏何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