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科普及 > 东方讲坛 > 讲坛动态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词】(21)丨如何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

发布日期:2023-12-08

【编者按】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中国共产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也要符合本国实际,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


        继全国“两会”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键词、“百年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键词、“小常识与大道理”关键词等专栏后,2023年10月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政治学会联合澎湃新闻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关键词。我们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对其理论体系、战略安排、实践部署等进行知识总结和理论解读。

 

        这一期的关键词是: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




        今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在他重点强调的6个方面中,第一个就是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


        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这是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高顶层设计。在《党的二十大报告诞生记》中写道,“党的二十大报告起草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自始至终高度重视、全程领导,多次主持召开起草组工作会议,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报告稿,对涉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同时,按照党中央部署,54个单位承担重点课题调研任务,围绕26个专题开展调研,形成80份调研报告,共计132.7万字。在网络开展征求意见活动,活动期间共收集各类意见建议留言超过854.2万条、2.9亿字。可以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九条本质要求和五条重大原则,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经过深入思考后提出的重大论断,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旨归意义、目标任务、实现途径,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目标导向、分阶段推进的


        中国式现代化是分阶段、分领域推进的,实现各个阶段发展目标、落实各个领域发展战略同样需要进行顶层设计。比如,十八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和《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改革涉及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超过80个。在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需要根据新的使命任务、新的战略安排、新的工作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使之更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分阶段推进,实现各个阶段发展目标都需要顶层设计。


        另外,中国式现代化分领域推进,各个领域需要顶层设计。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金融管理体制、科技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数据管理体制、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在港澳工作体制、“三农”工作体制、老龄工作体制等方面的机构设置和职责配置作了合理设计和安排。比如,在金融管理体制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新一轮金融监管机构改革迈出重要一步。10月30日召开的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再如,在数据管理体制方面,数字资源、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数据产量、数字经济规模均已跃升至世界前列,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报告,2022年中国数据产量达8.1ZB,同比增长22.7%,位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但同时也出现数据管理“九龙治水”现象突出、数据产权制度不明、数据监管和保障制度不足等问题。挂牌成立不久的国家数据局将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彰显了国家对数据生产要素和资源属性的重视。


        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的关系


        顶层设计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同时,中国式现代化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比如,中国的“三农”工作改革就是两者有机协调的最佳案例。40多年前,中国通过农村改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1978年,小岗村的十八位农民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地方实践探索的同时,从1982年开始到1986年中央连续下发了5个三农一号文件,从顶层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保驾护航。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了1981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作为这年的中央第1号文件下发。这个一号文件明确指出;“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个文件的下发为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和普遍推广铺平了道路。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在2022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部署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时指出,“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针对未来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的目标,分别制定路线图和施工图,强化规划的法规效力。”同时,“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科学的顶层设计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深入的实践探索又优化中国式现代化的顶层设计。顶层设计需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实践探索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允许和鼓励试点,勇于改革创新,通过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特别是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实现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的良性互动、有机结合,方能最大限度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作者:程熙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

 

 

 

 

(来源:澎湃新闻 时间:2023年12月7日)

相关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569232

 

来源 ▏社联科普处、澎湃新闻       编辑 ▏何大伟